百丈巖位於永春縣澎湖鎮白谷山南端。山頂被稱為馬德山,山頂上的寺廟俗稱馬史和馬寺。因其獨特的山峰,廟前有五顏六色的巨石,對著天空看起來像蠟燭。所以也叫百丈巖,相傳是馬仙姑修行的地方。這座寺廟始建於宋代。這是獻給馬的女兒,通常被稱為馬的仙女媽媽。
百丈巖地理位置獨特,山勢險峻。它就像壹輛九天攬勝。遠遠望去,村中炊煙裊裊,桃溪蜿蜒,令人心曠神怡,素有“小泰山”之稱。景區主要景點有百丈臺、千年古柏、慈峰郁秀、田翔蠟燭、淘米洞、公主館、中殿、前廳、攬勝閣、蠟像館等。
古往今來,許多遊客擅長千裏迢迢來到百丈巖,或在攬勝中歌唱,或向馬鹹許願,或夢想並祈禱成功、平安和健康。民間流傳著許多祈求仙夢並得到驗證的故事。中秋節是每年朝聖的高峰。屆時海內外遊客蜂擁至頁,人山人海。很多遊客占據香火入夢,睡在地板上,希望能有壹個吉祥的好夢;還有人徹夜未眠,賞月聊天,欣賞桃園夜景。是天上的圓月,仙鄉的夢好,人神合壹,家國長春。
百丈仙山的主廟叫公主殿,是80年代重建的。磚木結構,古樸典雅,殿宇精雕細刻。這座廟是獻給不朽的母親的,她的臉由於多年的芳香療法而變黑了。文革期間,佛像被當地誠信秘藏保護,得以幸存。廟前兩側有精美的鐘鼓樓。正殿兩側有兩翼,有供遊客借宿或祈福仙夢的“穿越仙境”。公主廟前的兩塊五顏六色的巨石,形似燃燒的燭火,古稱“燭天”。蠟燭正對著廟裏的仙女媽媽雕像,天長地久。傳說馬仙女就是以此石燭為基礎出家的。當時石燭光芒四射,幾裏外都能看到。
中廳建於2000年,2001年8月建成開放。磚木結構的仿古建築。寺頂的八卦藻井,省內外都極為罕見。整個中殿富麗堂皇,四周都是遊廊,遊廊的墻壁上雕刻著童話般的夢幻故事。大廳裏有仙女媽媽姐姐們的雕像,其中壹個是感應移動佛像。百丈臺百丈巖附近山坡上的百丈臺非常壯觀。從霧蒙蒙的山腳到山頂,有千層壘壘,像萬梯。這個天梯既體現了老人們的辛苦,也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艱辛。
百丈巖彩石含少量金砂,具脈紋,濕水後變紅,幹後呈紅白色。相傳是女媧娘娘補天時留下的。如果雕刻可以當盆景;如果在室內取壹小塊,則是鎮邪、振興家庭的寶石。仙泉離停車場十步,有天然泉眼。相傳清朝時,德化之子鄧啟元的母親懷孕時去馬寺燒香,到此地生下鄧啟元於林下。蓋完樹枝,她在春天洗了手,去廟裏做了香。回來的時候,我找不到兒子了。村民們都說,我看見壹位白衣女士抱著壹個嬰兒。鄧媽媽回到家,發現兒子在床上安詳地睡著,知道是仙女媽媽。從那以後,春天的水量大大減少了。
青紅是中央寺廟前的壹塊色彩斑斕的巨石。相傳,由於馬鹹的坐化,時空裏出現了壹道彩色的彩虹,壹直通到石頭的頂端。馬鹹坐定後,沿著五彩繽紛的彩虹升到摘仙世界。
地理位置描述:從市區出發,經307省道到達永春縣澎湖鎮。百丈巖位於該鎮官山村,距該鎮約1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