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民健康檔案是什麽?
居民健康檔案是居民健康狀況的數據庫。記載了居民的家族史、遺傳史、生活和工作環境。
從出生開始,記錄新生兒、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的生長發育、健康狀況和預防保健管理信息;
婦女在生命所有階段的健康管理信息,特別是在懷孕期間;
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不同時期患病期間的醫療保健信息。
總之,健康檔案應該是伴隨居民壹生的全面、綜合、連續的健康數據。它詳細、完整地記錄了居民生命各階段的健康狀況和預防、醫療、保健、康復等信息。
2.誰能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凡在轄區內居住半年以上的城鄉居民,包括戶籍和非戶籍人口(重點是0-6歲兒童、孕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和肺結核患者),均可在其居住地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申請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3.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有什麽好處?
提供這項服務會給居民的整體健康管理帶來很多便利:
(1)醫護人員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狀況,做出基本的健康評估,並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指導;
(2)有了健康檔案,居民可以享受持續、全面的健康保障。醫務人員可以通過查看健康檔案信息,系統了解不同階段居民的健康狀況及動態變化、存在的健康危險因素、疾病的診療情況和疾病變化情況,從而對居民健康狀況做出綜合評價,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更好地促進健康,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3)隨著健康檔案電子化信息化管理的逐步實現,居民可以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上級醫院之間的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減少重復檢查,降低醫療費用,緩解“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4)醫務人員通過分析轄區內居民的健康檔案,可以發現轄區內主要的健康問題,從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4.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居民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就診、咨詢,或者接受群體健康調查、疾病篩查、健康檢查等服務時,由基層醫務人員負責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醫護人員在開展家庭隨訪等工作時,也會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5.居民健康檔案的內容有哪些?
居民健康檔案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檢查、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
(1)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等基本信息,以及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體檢包括壹般體檢、生活方式、健康狀況、疾病用藥、健康評價。
(3)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包括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的0-6歲兒童、孕婦、老年人、慢性病、嚴重精神障礙和結核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記錄。
(4)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包括上述記錄以外的其他入院、轉診、會診記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社區檔案管理辦法
第四條社區黨組織和居民委員會應當重視檔案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將檔案工作納入社區建設,促進檔案工作與社區其他工作同步協調發展。
第五條社區檔案工作經費來源於社區辦公經費,並應滿足實際工作需要。
第六條社區黨組織或者居民委員會應當配備專門人員管理社區各類檔案,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綜合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