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最終目的是使人接近或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穩定。健康的人格是指對他人寬容、接納、友善,不斤斤計較,不抱怨他人,不百般挑剔,有自知之明,能與現實統壹評價自己,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性格特點。在不違背大家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的發揮自己獨特的人格特點。
情感標準。情緒健康的標誌是情緒穩定愉快,情緒的變化是由適當的原因引起的,與情緒反應的程度相適應。
威爾標準。有意識地設定目標,控制自己的行動,克服許多困難,努力實現預定的目標。如果妳太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深思熟慮,或者不計後果,都是意誌不健康的表現。
社會適應。包括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的能力;協調、處理和應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能力。
自我滿足。在不違反社會倫理和法律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求可以得到適當的滿足。
智力標準。用智商值表示,智商≥90是正常的,
階段特征。人壹生中的每個年齡都有這個年齡的特征,心理活動都符合相應的年齡。
註意了。註意力是壹切活動成功的心理保證。如果壹個人缺乏專註和穩定的能力,他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有目的的活動。
內部平衡。理想的我和真實的我基本壹致。心理健康的人有能力面對現實,把握現實,積極適應現實。
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的路徑
高校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也主管學生心理咨詢,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劃、深入開展和經費使用給予大力支持,保證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緊密結合的壹致性、持久性、全面性和深度,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關鍵。
建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工作團隊。聘請或選擇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社工組成工作團隊,從專業的心理服務角度,帶動學院建立思想教育網絡體系。
開展適合大學生心理需求的講座和咨詢。要根據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和不同年級的特點,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選修課、論壇、熱線、個別咨詢和團體咨詢,廣泛深入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咨詢的支持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服務,使大學生在出現心理問題時能及時得到有效的咨詢和治療。
加強輔導員專業心理咨詢技能培訓。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幫助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大部分心理咨詢師都不是心理學專業的,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心理咨詢技能培訓,所以可以聘請資深心理咨詢師進行培訓和督導。
創建學生積極參與的心理支持網絡系統。在高校的各個班級和學生中,要努力培養心理委員和心理愛好者,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和興趣,逐步形成自發的、自助的、開放的心理支持網絡,如心理委員在班級中組成成長小組,每周定期舉行壹次小組成長活動,互相支持,陪伴和分享成長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案,定期接受高校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小組領導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