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為什麽空巢老人比較多?

為什麽空巢老人比較多?

人口老齡化壹直讓養老問題保持熱度,“養兒防老”成為很多老人的養老方式。但當孩子不在身邊時,壹些“空巢老人”逐漸凸顯出壹系列問題。隨著社會關註度的提高,社區工作的加強,老人自我觀念的革新,空巢老人開始有了安全感,也樂在其中,說起獨居,也不再只是“難過”。

互助社區“代表子女”陪伴老人送溫暖。吳宇攝

解決困境的奇怪之手

3月25日,長春市德邦快遞的快遞員肖德勝對收件人叫徐的郵件感到不解。打電話預約後才知道,接電話的是壹位老人,電話聯系人是遠在遼寧省的老人的小兒子徐先生。徐先生留下電話,再次給老人打電話,老人就是不接。

肖德勝和徐先生的電話是重復的。因為聯系不上老人,徐先生滿腹心事,但人在外地,希望肖德勝幫他回家看看。肖德勝立即趕到老人家裏,敲門敲窗都沒人回應。

肖德勝覺得情況不妙,通過鄰居找到了老人在長春親戚的聯系方式。當我拿到鑰匙進屋時,發現老人病了,躺在地上。然後大家把老人送到了醫院。徐先生也連夜從遼寧趕回家。

互助社區誌願者為空巢老人提供服務。吳宇攝

後來。徐先生再三感謝肖德勝。肖德勝告訴記者,老人壹個人住的現象很普遍,不僅壹家,在長春也是如此。現在很多地方都是這樣。“孩子忙,不可能說天天回去,所以他根本不會知道老人怎麽樣了。沒有人希望這種事情發生,但是這種事情壹直在發生,以後還會發生。所以,不能讓老人壹個人住。不管什麽原因,妳都應該把老人接到身邊,有條件的話給他請個保姆。”

和徐先生壹樣,家住長春市二道區的高女士在困境中突然得到了壹只陌生的援手。2012,高女士獨生女嫁到日本;2015,愛人病逝後,她壹直壹個人生活至今。63歲的高女士平日身體很好,但去年年底,她在買菜的路上不小心摔斷了腳。壹個人打120,看了醫生,打了石膏,壹夜之間覺得淒涼,卻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女兒。

遠親不如近鄰。當鄰居得知高女士的困境時,他們堅持不懈地每天給她送去熱飯,壹日三餐,從未間斷。讓高女士吃驚的是,有壹天她接到了女兒以前同事的電話。“阿姨,聽說妳的腳斷了。別擔心,我在這裏!以後有什麽事就給我打電話。”這個電話讓高女士直接哭了。她說,“沒想到我姑娘離開長春9年了,以前的同事還能這麽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