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臺灣省高校首次錄取湖北學生,所以輔仁大學的分數線沒有明確的參考。
正常情況下只比初壹高10分。去年,輔仁大學很難錄取。今年有機會補上冷門專業。
2.臺灣省幾所頂尖私立學校的師資和教學設備都很不錯。輔仁,東吳,淡江絕對是211的水平,擅長985實力的專業。
當然,單說學生素質,可能比中國大陸的985,211還要差。
3.在臺灣省要籌集生活費,只能靠獎學金,經營類似淘寶的代購機構。有興趣的話可以先看看陸生聯招會優秀的陸生獎學金查詢系統。
另壹個是個人經常回答在臺灣留學的補充安排:
去臺灣讀書的陸生大多懷念商科。
目前臺灣省私立學校普通大學排名大概是輔仁>:吳棟> =長庚(但商科專業少) >淡江淡水校區>袁誌>東海>中原>馮佳>銘傳臺北校區> =銘傳桃園校區>實踐臺北校區>淡江楊瀾校區>大同(商科專業太少) >世新>經壹>中華文化>益壽>實踐高雄校區。就列為實踐高雄校區吧。
民辦科技大學排名為直隸=潮陽>南臺>智明>文藻>德明金融>僑光>樹德>嶺東>龍華>明信>弘光(商科太少) >中國>昆山>正在修改中,僅列出個人博文中推薦的民辦HKUST。
國立金門的商科學生質量在實踐上大概在銘傳桃園校區和臺北校區之間,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的商科學生質量和僑光大學差不多。
2006年大陸官方向臺灣宣稱承認臺灣省立大學的學歷,尤其是大陸知名的輔仁,其他頂尖的私立學校當然認可度更高,但是誰也不知道回去工作會是什麽樣,因為目前最高的本科陸生只有大二。
基本上前五年的陸生就像賭博壹樣,有壹種當頭棒喝的感覺。只有第六年的陸生可以參考第壹屆本科回大陸壹年的就業概況。
臺灣省其實更適合作為未來留學的基礎。畢竟同分去臺灣省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尤其是少於壹本的學生。
大部分會去臺灣讀書的大陸學生都很看重大部分英文書籍的用途(當然只有好的私立學校才會這麽做),而且很多老師都是從歐美拿了博士學位的歸國教授,他們想把臺灣省內大學作為跳板,這樣有利於以後的進壹步留學。
反正今年誌願很多,還有類似於補充招生的兩階段錄取方式。可以多填幾個學校和院系。
今年有36個誌願要填,1學校的1專業算作1誌願。每個學校最多可以填5個專業。如果每個學校只填1專業,最多可以報36個學校。但是同壹個學校不需要壹次填五個專業,可以隨意排序,比如輔仁金融,淡江金融,輔仁企業管理。
臺灣省錄取很簡單,誌願順序和別人無關,只和自己有關。高分者占絕對優勢。
然後最重要的是補上記錄。以下是我的博文內容:
關於誌願錄取,淡江大學的微博邊肖曾經說過:按照往年的經驗,我們會把分數從高到低排序(排序的時候不知道誌願順序)。(例:甲學生第壹次誌願報讀淡江大學英語系,乙學生第二次誌願報讀淡江大學英語系,但是乙學生的分數比甲學生高,所以我們在排名上會把乙排在甲前面,但是乙學生壹旦被他的第壹誌願錄取,檔案就不會投入第二誌願,所以我們就錄取甲學生。
36個誌願全部填完,只要1誌願,後面的誌願就無效。原誌願者不得報名或預約。也有可能36個誌願沒有全部報名或部分預約。簡而言之,只要有儲備誌願者,參與正式發放就有機會補錄。最後肯定會有預錄正生和保留生放棄去臺灣留學。
比如7/4預分配名單中,A生是取輔仁,B生是取淡江作為輔仁1號候選人,C生是取東海作為淡江1號候選人。
如果A同學最後不打算去臺灣讀書,7月4日到7月6日不報名正式入學,而B同學願意補傅仁,C同學願意補淡江。然後B同學準備7月6日正式入學?如果輔仁被錄取,B生就可以升,C生也可以升淡江。以此類推,這種影響是緊密相連的。假設A同學還是願意去輔仁,那麽B和C同學就留在原來錄取的淡江。東海。
這只是壹個簡單的例子。畢竟有36個誌願要填,很復雜。肯定會有很多高校作為考生。
總之比去年好多了。去年A壹放棄,就是輔仁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