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三院
南三位於外朝東路文華殿東北,是壹組寺廟的總稱。到了明朝,這個殿尾宮尾的區域,被東宮太子占據。其中,寺廟的原名是“謝芳廳”,是清朝康熙時期萬雲親王的宮人居住的地方。乾隆十壹年(1746),在謝芳廳原址上修建了三個院落,作為太子的居所。因位於寧壽宮南面,故又稱“南三院”,又稱“阿爾戈院”或“索爾”。嘉慶年間,太子幼時住在玉清宮,婚後遷居南三院。
2.贛東五院
清初,甘東五宅是太子的居所。乾隆三十年(1765)左右,從第壹處起的五間房屋分別改為如意閣、壽藥房、敬室、四店、古玩室。乾隆三十九年(1774),皇帝下令將三、四樓的裝修移至本部和二樓,並對後兩組建築進行裝修,供嘉慶皇帝的十五個兒子婚後居住。乾隆四十年(1775),皇帝的十五個兒子搬到了謝芳廳,第壹、第二間房子直到嘉慶還作為太子的住所。
3.贛西五院
贛西五院建於明初,在東路與贛東五院對稱。從東到西分別叫頭所、二所、三所、四所、五所,南北各壹座院落,原為太子居所。清朝乾隆皇帝即位後,他作為皇子居住的第二個甘溪宮升級為中華宮,第壹個改為漱芳齋並建有戲臺,第三個改為中華宮廚房,之後又有四五個被拆除重建為苻堅宮和花園,徹底改變了第五個甘溪宮原有的規整格局。
擴展數據
清朝皇帝女兒的住所:
1,雍和宮
雍和宮位於北京的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在此建府,賜四子雍親王,稱宮。雍正三年(1725),改宮為雍和宮。
2.河靜公主館
和靜公主府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7號(原鐵獅子胡同)。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三女兒古倫和靖公主的禮物。
3.秦怡·王宓
秦怡王宓分為新舊兩部分。秦怡的舊居位於王府井大街以東,伊親王的新居位於朝陽門內大街以北。王宓先是在煤渣巷,然後搬到朝陽門內大街。同治初年,《秦怡王宓》贈於福君,現藏科學出版社。
百度百科-南三院
百度百科-贛東五院
百度百科-贛西五院
百度百科-雍和宮
百度百科-河靜公主府
百度百科-秦怡王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