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地產集團的年度表彰會上,公司聘請了資深樂隊助陣,氣氛熱烈異常。當時有40人分別接受了“最佳表演”和“最提成”等獎項,那是壹個繁榮的時刻。然而,其余與會的700多名業務人員卻情緒低落,無法發揮。
壹家咨詢公司恰好受雇於該公司。看到這種做法的不良副作用,他們立即著手教育員工,整頓公司組織,樹立了利人利己的理念。所有員工,不分級別,制定出激勵士氣的獎懲制度,並制定個人績效目標,鼓勵互助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第二年的表彰會,65,438+0,000多名參會人員中有800人獲得了獎項,大多是因為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或者集團實現了部門目標。雖然會上沒有樂隊和拉拉隊,但氣氛依然熱烈。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受助者的平均業績和為公司賺取的利潤都是去年的數倍。
商場尤其需要競爭,各年的業績要互相比較。即使是不相關的個人或機構也可以相互競爭,但團結對企業生存的重要性不亞於競爭。
高效率的人的共贏思維,很大程度上是尋求互利。所謂互利,是指利人利己。利己主義可以讓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 * *尋求利益。要達到互惠互利的境界,就要有足夠的勇氣,善待他人,尤其是與損人利己的人。培養這種素養,不可或缺的是擁有非凡的洞察力和積極主動的精神,而且要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為基礎。
勇氣和理解是雙贏思維不可或缺的因素,兩者之間的平衡才是真正成熟的標誌。有了這種平衡,我們才能設身處地,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斯蒂芬·科維博士為高績效人士開出了六個行為處方,幫助他們克服雙贏思維的障礙:
1.預見可能的談判或磋商,下定決心在勇氣和小心之間保持平衡。
2.列出雙贏思維的障礙,盡量去掉個人影響圈裏的部分。
3.選擇壹個妳想改善的人際關系,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寫下妳認為對方能接受的方法,再寫下妳認可的方法。然後問對方是否願意溝通,商量兩全其美。
4.個人最重要的三種人際關系是什麽?反思壹下三者的感情賬到底是結余還是透支,然後寫下幫助增加結余的方法。
5.徹底檢討自己的想法。“輸贏”的觀念是否牢不可破?為什麽會這樣?對現在的人際關系有什麽影響?對個人有什麽好處嗎?
6.親近那些仍處於困境中的人,並以他們為榜樣,不要忘記造福他人,造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