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會自殘的人是什麽心理?

會自殘的人是什麽心理?

很多自殘行為甚至是在無意識或恍惚狀態下進行的。往往代表著復雜的負面情緒,自己無法處理和表達。

只要是有意識的,自我主動的,在自我控制的支配下,就是自殘。

朗達姐姐認為,會自殘的人壹般會有以下壹種或幾種心理:

1情緒宣泄,將心理痛苦轉移到身體上。

自殘對青少年來說是壹種不好的情緒。嚴重的抑郁和不良情緒,以及孤獨、絕望、憤怒等不良情緒。青少年在自殘前通常感覺很不好,對家人或他人有不滿和敵意。自殘者通過傷害自己來表達這些情緒,從而幫助自己從難以忍受的負面情緒中獲得壹種解脫。

有受訪者認為自殘是為了“轉移壓力”;另壹位受訪者表示,“劃完之後我會感覺好壹點”“我只是想發泄壹下”。他們把心理上感受不到的痛苦轉移到身體上的真實痛苦,從而達到轉移情緒的目的。

2?引起他人的註意

青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自傷行為就是個體無法應對挫折和壓力的體現。自傷雖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卻給別人傳遞了壹個信號:

讓別人知道自己需要幫助,迫使別人正視自己的需求。

自殘者傾向於認為自己不受歡迎,被忽視。在他們看來,采取極端手段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3尋求感官刺激

有的同學因為“刺激”、“個性”、“好玩”而自殘。

國外研究表明,21。9%的青少年自殘思想來自報紙、電影和網絡。媒體傳播的不良信息很可能會影響青少年,使他們對自殘行為產生好奇,誤認為是好玩、前衛的行為,從而模仿這種行為,追求壹種“酷”、“勇”的感覺。

4模仿心理導致自殘

看到自殘的同學得到壹些好處,盲目模仿導致自殘。“我上壹年級的時候,有個同學喜歡自殘,我當時就跟她學了。”那時候我第壹次覺得自殘真的很酷,後來越來越殘忍。

因為第壹次刺激往往比隨後的自殘更深刻,自殘的程度會逐漸加深,這種由學生好奇模仿心理引起的自殘行為會像感冒壹樣傳染,像毒品壹樣上癮。

5攻擊欲望的宣泄

根據對青少年的調查,大多數自傷個體都伴有攻擊行為。當他們沒有其他可用的溝通方式來表達攻擊性,缺乏延遲滿足和敵對欲望的能力時,自傷作為壹種手段可以避免攻擊他人。

因為攻擊他人可能會導致社會排斥,自殘者用自己的身體作為目標的替代品來發泄攻擊的沖動。

6家庭環境和教育

家庭環境作為青少年成長的重要背景,對自殘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12-18歲自傷人群中,家庭困難比例較大。家庭因離婚、分居或死亡而破裂的孩子自傷的概率是有良好照顧的青少年的20倍。

此外,壹般認為自殘和自殺有直接關系,但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表明,雖然自殘在造成嚴重身體傷害時可能導致死亡,但自殘的目的並不是自殺。

比如,如果是自我憎恨導致的自我懲罰行為,當自我憎恨加劇時,很容易導致自殺;但如果是對痛苦上癮,和自殺關系不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當壹個人難以支撐的時候,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和專業人士聊聊,他們會更理解妳的感受,也能陪妳壹起進入這個無望的漩渦,然後壹起努力回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