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阿拉木圖歷史悠久,古代中國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就經過這裏。該城始建於1854年,1867年成為土耳其斯坦壹個總督管轄區的行政中心。蘇維埃政權於1918年建立,1929年成為哈薩克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的首都。19912年蘇聯解體後,成為獨立的哈薩克斯坦首都。從1997 12 10起,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斯坦首都。
由於阿萊山眾多溪流的灌溉,阿拉木圖土地肥沃。除了糧食生產,大部分地方都被開辟為果園,城市南郊到處都是果園,其中蘋果園最多。
阿拉木圖於1930開通鐵路,此後發展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起來的機械制造、食品工業、輕工業都占了很大比重。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建設,阿拉木圖已經成為壹座現代化的城市。市區布局合理,到處都是綠色,有寬闊平坦的大道和許多公園和果園。它是中亞最美麗的城市之壹。
全市有高等院校15所,還有科學院、博物館、歌劇院、文化館、圖書館、植物園、體育場館、展覽館、現代旅遊飯店等。這些建築融合了哈薩克斯坦的民族風格和現代美學。該市的東正教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二高的木結構建築。
郊區是壹片寧靜的北國風光。這裏山巒起伏,雄偉的天山白雪皚皚,峰頂積雪終年不變。最高的青團峰,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銀裝素裹,蔚為壯觀。從市區乘車,沿著盤山公路蜿蜒前行,山高水長,風景如畫。當車爬到半山腰時,回頭望去,只見常青樹叢中壹個長方形的冰面,潔白如玉,光滑如鏡。它是阿拉木圖人的驕傲——梅迪奧山的人工溜冰場。再往上走,壹座橫跨兩山之間的大壩高高在上,右峰在人工涵洞裏,壹簇瀑布從山上垂下,色彩斑斕。沿著臺階向大壩走去,可以看到尖頂形的松樹郁郁蔥蔥,層巒疊嶂,周圍是壹個大型水庫。在這個距離市區20公裏的山谷裏,遊客們沈浸在自然美景中,流連忘返。
阿拉木圖附近還有壹個自然保護區,面積約8萬公頃。
阿拉木圖所在的地區遭受地震和泥石流的襲擊,哈薩克斯坦政府采取了修建大壩的方法來確保城市的安全。1994年7月6日,哈薩克斯坦議會通過決議,決定在2000年前將首都遷至阿克莫拉。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和有關專家認為,阿拉木圖城市發展潛力已經耗盡,生態環境惡化,地處地震活躍帶,城市安全受到威脅,且靠近邊境,遠離工業化地區,已不適合作為首都。1995年9月,納紮爾巴耶夫總統發布遷都命令。遷都後,阿拉木圖作為全國科技、文化、經濟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它仍將接待大多數來訪的外國領導人,哈薩克斯坦的大多數重大活動仍將在阿拉木圖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