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神經癥又稱恐怖癥、恐怖癥,是壹種以恐怖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癥。妳害怕的特定事物或情況是外在的,盡管那時沒有危險。恐怖襲擊往往伴隨著明顯的自主癥狀。病人盡力避免他害怕的情況。他自己也知道恐懼是過度的、不恰當的或不合理的,但這並不能阻止恐怖襲擊。
正常人都有過這種恐怖心理。正常的恐怖與過往經歷有關,比如“壹朝被蛇咬,三年後膽戰心驚”。壹般情況下,人們可以清楚地意識到當時的情況是危險的還是有生命危險的。比如他們不怕動物園裏籠子裏的虎豹,但是壹旦老虎上街,他們就會驚恐萬分。這就是恐懼心理。所以,恐怖對正常人來說是壹種有益的防禦性反應。恐怖心態也和奇怪的事情有關。因為陌生感帶來的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人產生不安全感,或者過於註重得失,就會害怕。但是每個人都有自我控制的能力,這些恐懼壹般不會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只有當恐懼與現實危險不成比例,對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影響時,才能診斷為“恐懼癥”。有恐怖障礙的人對某些情境和場合有不必要的恐懼,他們無法盡可能地回避。不僅別人覺得很難理解,有時候我也知道不現實,不合理,但是又擺脫不了,心疼。這是病態的恐懼。
恐懼癥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有:
(1)場所恐懼癥:是最常見的恐懼癥。患者對公共場所有恐懼感,所以害怕去各種公共場所,包括商店、百貨公司、劇院、餐廳、隧道、橋梁或飛機、公交車、地鐵、電梯、飛機等。車輛恐懼癥。這裏的典型案例是廣場恐懼癥。當患者看到周圍有人或沒人時,會產生嚴重的恐怖,擔心自己無法控制自己或自己會暈倒,或感到快死了或焦慮。有些患者害怕高海拔和黑暗,卻不願站在高處,甚至不敢住在高樓裏,也不敢壹個人在黑暗中。當有人陪伴時,病人的恐怖癥狀會減輕。在咨詢精神疾病的人群中,“廣場恐懼癥”已經成為壹種常見病,在30-35歲的女性中最為常見。上海心理咨詢中心的專家張海印表示,向他咨詢的男性廣場恐懼癥患者中,80%沈迷於網絡。
(2)社交恐懼癥:主要表現為在社交場合出現恐怖。患者害怕在公共場合被別人看,害怕當眾出醜,所以不敢在別人面前說話、寫字、吃飯,甚至上廁所。嚴重者可出現臉紅、出汗、心碎、心慌、顫抖、嘔吐、頭暈。如果病情嚴重,患者會因為恐怖而躲避朋友,與社會隔絕只與家人保持聯系,甚至喪失勞動能力。如果病人害怕看別人,那就叫凝視恐怖。如果患者害怕與人相處時臉紅或堅信自己有紅臉,則稱為紅臉恐懼癥。
(3)物體恐懼癥:患者主要是害怕某些特定的物體。患者會表現出對動物的恐懼,對貓、老鼠、狗、鳥或昆蟲等小動物的恐懼。青春期前,動物恐懼癥患者男女比例差不多,成年後,女性最多。有些患者害怕接觸尖銳的物體,害怕自己或他人被其傷害。有些病人可能害怕見血。
(4)自然恐懼癥:打雷、閃電、海浪等。
恐懼癥與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有關。和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壹樣,恐怖癥在現代社會的發病率明顯上升。知識和信息的大量增加,有時伴隨著空虛和精神脆弱。專家研究表明,出生於六七十年代,文化程度高,已進入工作崗位,事業小,在辦公室從事管理工作,勤奮、勤奮、有前途的人最容易得心理疾病。這項調查的結果與壹些發達國家的結果相似。
因為它們是由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新問題誘發的,需要壹些新的方法來處理。
參考資料:
中國心理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