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先天遺傳或後天人為因素導致聽力受損的聾人,也稱為聽障人,簡稱聽障人。根據最近的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我國約有2075萬聽力障礙者,包括聽力弱、聽力困難和老年性耳聾。
聾啞人語言訓練的方法;
語言訓練方法
1,搞好課堂教學,全方位進行語言訓練。
首先,充分發揮語文課的主體地位。搞好漢語拼音教學,讓學生掌握發音方法,記憶發音部位,借助拼音發音。同時,搞好單詞和句子的教學,貫徹學以致用、學以致用的原則,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詞匯說出完整的單詞,進行簡單的交流。其次,要求其他學科堅持英語口語教學,將學習知識、技能和語言結合起來,促進聾啞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2.建立語言培訓小組,進行分類教學。
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根據語言發展程度的不同,將聽力好、佩戴助聽器的學生分為兩個語言訓練組。利用興趣小組活動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包括語音技能訓練、聽力訓練、會話訓練,並教會學生閱讀兒歌和古詩的技巧。此外,許多老師放棄業余時間,對語言培訓組的學生進行集體語言培訓。教他們唱歌,講故事,表演節目。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信心。
3.開展手拉手活動,做好個性化語言培訓。
去年,學校發起了聾啞學校師生手拉手活動。壹名教員教壹名聾啞學生說話,並成立了壹個語言培訓小組。結果30個戴助聽器的學生都有了“教母教父”。很多老師把聾啞孩子帶回家,給他們洗澡洗漱,陪他們吃飯,帶他們去公園,在良好的氛圍中啟發他們說話。有的老師利用課余時間教“教女”或“教子”學說話。手拉手活動促進了學校的語言訓練,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4.組織豐富的活動來發展學生的語言。
我校開展了各種活動,為學生創造生動的語言情境和運用語言的機會。少先隊定期組織主題班級活動,由學生自己主持,開展討論,表演精彩節目;在德育活動中,要註重學生德育語言的形成,在黑板上寫下名言警句。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水平。我們還開展了讀書、講故事、手抄報比賽,組織了縫紉、電腦、編織、刺繡、烹飪、理發等興趣小組活動,使語言訓練變得生動活潑。
5.辦好家長學校,爭取家長配合。
家庭語言環境好,語言習得方式自然。家庭在聾生語言訓練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因此,我校定期舉辦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語言訓練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向家長介紹助聽器的使用和保管知識;推薦國內外家庭語言培訓的語言培訓方法和成功經驗;並將學生的語言訓練結果報告給他們的父母。壹些家長提高了意識,學會了方法,開始重視孩子的語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