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南科大自授學位顛覆“學術社會”

南科大自授學位顛覆“學術社會”

南科大“自主招生、自授”學位的消息引起社會廣泛關註。很多媒體評論表示支持南科大改革,但同時也有相當壹部分網友對此潑冷水。

在我的博客裏,壹位網友評論說:“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這種改革能改變什麽?自主招生,自主頒發學位文憑,說白了就是學校的權力太大了。太大意味著監管不力會失效。不用說,馬上就會出現用錢買文憑的現象。當然需要改革,但應該讓國家慢慢改革。”有網友說,“南科大是自尋死路,報考的同學也是自尋死路。至少現在的環境是這樣的。妳不能拿妳的四年青春開玩笑。”

總結壹下,網友潑冷水的意見包括三個方面:壹是擔心南科大學生的未來,國家不承認學歷,未來存在風險;二是擔心南科大的辦學。如果我“自說自話”,教育部會罷手嗎?第三,我擔心我們國家的文憑管理。如果每個學校都自己發文憑,文憑就不會到處都是,文憑就更不值錢了!而且買文憑賣文憑壹定要大眾化,沒有公平可言。

不知道這些網友在給他們潑冷水之前,有沒有理性的分析過上述三個方面對應的三個問題。第壹,今天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已達297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4.2%,每年有600多萬學生畢業。這些學生都持有國家承認的學歷,但當年至少有30%找不到工作(這是官方數據)。對於盲目相信國家承認學歷的人來說,這是否也是壹種風險?此外,中國大學有國家承認的學位。為什麽每年有20多萬學生出國留學是為了拿到其他國家而不是政府頒發的學位?

第二,中國的高等教育壹直很聽話。學校領導是政府部門任命的,學校基本都是按照通知和文件來辦的。每壹步都要匯報。上壹輪五年制本科教學評估鬧得沸沸揚揚。公眾見證了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的下降,並指出原因在於大學沒有辦學自主權,教育行政同質化,千校壹面。為什麽會有壹個學校「不聽話」?

再次,有壹種把我們社會的人才評價描述為“學術社會”,只看學歷,不看能力。近年來,許多官員和老板去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導致真假文憑泛濫。原因是文憑有價值,能力沒用。拿到畢業證,就有了晉升的分量,也是地位的象征。文憑之所以值錢,在於它的“國家承認”背景。現在沒有“國家承認”,學校有什麽籌碼可以交換?這不就是我們渴望的“能力社會”嗎?

總之,學校的“自主招生、自授學位”擊中了我國現行教育體制的“軟肋”——升學有用,讀書無用,行政化的教育和“學會”、“學術情結”,使教育回歸本位。本質上,這不是改革,而是讓學校真正成為學校,按照基本的教育規律辦學。

從國際上看,中國是少數幾個大學學位被國家承認,學生畢業證書上加蓋教育部印章的國家之壹。在大多數國家,大學自主招生,自主教學,自主授予學位。受過教育的人在乎自己得到的教育質量,學歷的價值被社會認可。有些大學甚至根本不授予學歷,這既體現了辦學自主權,也體現了教育本身的價值。

當然,我理解網友的不理解。畢竟我在教育規劃體系中浸淫已久,習慣了根據“國家承認”的學歷來分析壹所大學是正規還是非正規,也習慣了用學歷來評價人才。不知道沒有“國家承認”的學歷會怎麽樣。但網友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我們不想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2020年教育發展目標)時,所有“國家承認”的學歷都變成壹張廢紙,讓我們的大學在所謂“國家承認”的保護下徹底“空心化”,在與文憑從未由國家統壹頒發的國外大學競爭時失去壹切,我們就要慎重而理性地思考:中國大學。

教育改革離我們很遠,也很近。對於教育改革,每個公民都應該理性思考,這也是推動中國教育改革的力量。好在南科大招生咨詢會依然火熱,這說明改革的路上雖然有風險和困惑,但南科大並不孤單。這些願意在柯南大學進行實驗的家長和學生書寫了中國教育改革的歷史。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