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如何看待性格敏感的孩子

如何看待性格敏感的孩子

去年中秋節,我和壹群朋友聚在壹起。在十幾個人中,有壹個三歲的男孩。因為趕上了其中壹個人的生日,桌子上擺了壹個大大的生日蛋糕。和所有的孩子壹樣,小可馨壹直很關心什麽時候吃蛋糕。最後,希望是吃蛋糕的時候了。吃了壹大塊蛋糕後,肖鑫突然變得不高興,吵著要離開。原來是壹個和小可心很熟的大叔跟他開玩笑,在小肖鑫臉上抹了奶油,創造了壹個“奶油臉”。大家都沒有理會,只是笑著笑著,他卻覺得大家都因為這件事嘲笑他,自尊心嚴重受挫。

開玩笑的大叔趕緊補上。首先,他攔住了壹位試圖解釋的阿姨。然後端上蛋糕,小可心笑著往臉上抹了兩下奶油。他還開心地露出小臉,問小可心:“好看嗎?”哈哈,玩得開心。”大家都笑了,小也笑了。媽媽說:“叔叔跟妳玩,也沒人笑妳,也沒人笑他。“壹場小風暴平穩地過去了。大叔的及時補救,避免了給孩子幼小的心理留下陰影。

除了以上,這幾天我還體驗了其他“逗”孩子的方法。比如我去老公同事家,看到壹個三歲的小男孩胡博帶著很多玩具,壹個客人開玩笑說:“妳這麽多車,給我壹輛吧。”胡博壹言不發,站在母親身邊,警惕地看著這位客人。胡博的爸爸順口說:“給妳叔叔壹個,別這麽小氣。”我急忙打斷他:“這是胡博的東西,胡博不能給它。這不是小氣。”

有許多節日即將到來: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節日期間會有親友聚會,但至少要註意:

★試著回憶壹下,可以發現很多人的記憶中還是有壹些不愉快的童年事件。比如我爸把他抓到的壹只蟬搶過來扔到屋頂上,我媽用“死”字罵自己,我被壹個男生欺負老師袖手旁觀...足以說明我因此受到了傷害,這種傷害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人際關系。

2回到頂部

那麽,在不了解孩子性格特點的時候,哪些玩笑應該盡量少開?比如,不要隨便拿孩子自己的東西,不要向孩子要東西來考驗孩子是否“大方”,尤其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不要嘲笑孩子的身體特征,比如頭大、發型特別、缺了幾顆牙;不要用威脅的方式讓孩子靠近,“叫阿姨,叫,不然我坐妳的車”,“來,叫叔叔,不然叔叔抓妳”然後做出兇狠的樣子;不要故意逗,讓孩子“出醜”,然後“看笑話”,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

★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勝過言傳身教,比如“不能隨便找別人要東西”,大家都會這麽跟他們說;但是,如果壹個成年人“戲弄”壹個孩子,要他的玩具車,而他的父親卻批評他“小氣”,孩子的思維就會混亂。或者發現大人可以拿別人的東西!孩子的行為是習得的,孩子在場時大人壹定要註意自己的言行。

★父母要有保護孩子的能力。中國人註重面子。即使他們覺得朋友“逗”孩子不合適,也不好意思阻止。犧牲的是孩子的心。提醒家長,還是要溫和地停止“戲弄”孩子的親友。我真的不好意思去分散他們的註意力或者找個理由把孩子抱走。比如,胡博的父親可以對同事說:“別逗他了,他不知道什麽是玩笑。”或者對胡博說,“這些車都來自胡博。妳可以把它們給妳叔叔,也可以不給。看妳的了。”當孩子表現出不良情緒時,壹定要及時補救。不知情的家長要委婉地問孩子為什麽不開心,聽孩子發脾氣,然後想辦法解決。有時候壹個場景的設定要比語言的講解更好。比如上面提到的大叔對小可心的做法,巧妙有效。有時候孩子不想說,家長也不用勉強。他們只是說,“好吧,這是妳的秘密,妳不必說出來;想說的時候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