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創建於1960,前身是1951?清華大學工農速成中學?;1957,?清華附中速成?重組為?北京104中學?;1960,?北京104中學?改成?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學校用教育理念把餵飽變成自主需求。需求是自生的,會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是他的財產權而不是別人的財產權。我相信解決了產權問題就解決了積極性問題。自主,這個詞,在未來的學習和社會中非常重要。這裏所有的設計和設置都將服務於這個目標。以前是學生等老師來的固定教室;現在是學習中心,是學習超市,老師就是資源,等著學生來索取,給他們提供指導和幫助。
學校利用科學技術將校園建築變成開放空間。比如有咖啡廳,討論室,活動室。這種空間並沒有脫離教育,而是讓學生更自由、更獨立地在團隊中探索、學習、交流。目前學校裏的學生是分年級、分班的,不利於促進交流和成長。於是書院的概念就在這裏產生了。讓不同年級的人有機會接觸,壹起學習,讓不同年級的學生交流傳承,才能形成真正的學生共同體。有趣的是,這個學生社區並不受班主任控制,而是由他們自己自治。
學習、學校、學生三者之間最合適的關系是: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小組自主管理。書院的組織結構正好達到了這個目的。學習不壹定要發生在教室裏,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教室也不壹定是傳統的桌椅加抽屜加書包,更多的是討論式的坐等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和多樣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學生有選課、上課的制度,平時上課也有自習課,促進學生真正的自主學習。未來學校的第壹步是打破所有傳統的固定學習模式。它創造了壹個全新的空間,壹個沒有束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