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那漢,他哪來的那麽多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那麽多事情?
他笑著說:“很多人都很驚訝我怎麽做了這麽多事,心裏都打著問號。但是妳不知道,我是壹個花錢比時間還小氣的人。我非常準確地使用我的時間,我總是認真對待它。我每做壹件事,也安排好自己下壹步要做的事情。”
卞的作息時間表讓大多數人感到慚愧。在機場和長途飛機上的等待時間裏,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中,很多人腰酸背痛,他卻興致勃勃,埋頭看書。他告訴記者,在飛機上關掉手機,真的讓他創作不受打擾。
1000公裏以內的旅行,卞選擇坐火車,不是因為買不起飛機票,而是因為半夜在火車上搖搖晃晃。他可以睡得很好。“到了睡覺時間我就上路了。”只要睡眠充足,他總能保持足夠的體力來應付繁重的工作。50歲的邊·鄧鴻看起來比他的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但他笑著說他“壹直在吃老本”卞年輕時是江蘇的武術運動員,他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段經歷讓他有了強健的體魄,可以承受創業的各種磨難。
卞經常周遊世界。他去過拉丁美洲四次。在墨西哥考察期間,他日以繼夜地研究他們國家的資料,還參觀了壹般人不敢深入的印第安人聚居的礦區。卞覺得,在美國人的眼皮底下,這個國家不會有未開發的優質礦山。然而,這次試探性的調查讓他有了意外的收獲,獲得了杜蘭戈壹個水晶礦和銅礦的開采權。他說,“這簡直就是‘燈下黑’,白熾燈下也有讓人註意不到的地方。”
邊鄧鴻告訴記者,雖然每天忙於公司的事務,但他總是擠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時間去觀察生活,洞察世界,堅持記錄自己的靈感。每當他覺得被現場感動或者有所感悟的時候,他就及時記錄下來。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這樣寫的。很多政經類書籍都是大學者寫的。雖然造詣很深,但傾向於理論化,他的書是資本運作中的感悟,來自豐富的實際生活經驗。
1997年完成了自己的第壹本書——中國資本運營策略。他在書中寫道:“只要認識到位,資本就在眼前”,他還說中國有壹系列嚴格的熊貓保護政策,但沒有保護企業家的最起碼措施。他在《國策百議》壹書中,提出了“攻天下,以天下為家”,“把億萬農民變成天下僑民”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