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人性治校。學校秉承“文化建校,傳承創新”的理念,以發展傳統文化為主線,以建立和完善現代校園文化體系為目標,不斷提高學校的凝聚力、文化力和創造力。結合學生需求和學校資源優勢,開發了《小巨人的學習方法》、《生命之門》、《讓水壺燒開》、《讓激情燃燒》等多種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我們利用得天獨厚的人力資源和名師資源,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豐富多彩的內容,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和科學素養。張書文總統新編輯的書《哪個鍋在沸騰在濰坊市學前教育教學研討會暨現場會上被送到濰坊市各幼兒園學習推廣。壽光日報讀書專刊、教育專刊、壽光電視臺等媒體分別在頭條或重要時段介紹了學校的文化創建和建設學習型校園的實踐。《山東教育導報》和山東教育的記者也來到學校采訪。學校立足書香校園建設,深入開展讀書、用書、寫作活動。從校長到幹部、師生,都把讀書、讀好書當作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壹件大事。學校創辦了校報等報刊,出版50多期,近千篇文章。深厚的讀書氛圍,激發了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半年來,該校教師在《壽光日報教育周刊》、《山東教育》、《上海教育》上發表論文122篇,其中《張小國老師指導高考》壹文在《河南省中學素質教育報》上連載5期,極大地推動了教育教學工作。學校大力實施名師戰略,從幹部、教師、班主任隊伍入手,立足培養壹批名師。今年,張書文校長被評為“壽光市拔尖人才”,李柏琴老師被評為“山東省優秀語文教師”,張海燕老師被評為“濰坊市十佳教師”,田有功老師被授予“濰坊市優秀教學成果獎”,巴明玉老師被授予山東省優秀班級第五名,另有18名教師被授予“濰坊市教學能手”和“壽光”。學校通過實施“名師工程”,對優秀學生實施“超越計劃”,即由校內優秀教師擔任導師,學生自主選擇薄弱學科和導師,利用課余時間和自由自學開展高於課堂的研究性學習和拓展性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不斷實現新的突破,全面貫徹“學校為教師成長創造壹切條件,教師為學生成才創造壹切條件”的辦學方針。
規範科學管理,以質量求生存。今年高考,學校繼續取得重大突破,文理科完成率分別達到150%和200%,藝術完成率達到350%。今年,學校文科教研組、理科教研組被市教育局授予“壽光市優秀教研組”稱號,雷、李柏琴等6名教師被評為“全市高考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6名教師享受高考特等獎。在全市三所普通高中中,我們獲得的名次最高,獲獎人數最多。新學年,學校通過加強師生思想教育,調整文理結構,特別重視高中教學。同時,學校把素質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過調整教師結構,加強隊伍管理,註重規範化管理和科學教育,突出了初中和小學的素質教育。今年中考,學校在錄取分數線、優秀率、通過率等方面均居全市同類學校之首。由於出色的管理,這所學校的幼兒園現在學生爆滿,最高峰時有608個孩子入園。該校幼兒園註重內涵發展,成為全市示範性幼兒園。新學年將由我校引進辦學經驗,在濰坊全境推廣。今年在學校舉辦濰坊共享教學與活動教學研討會,不僅樹立了學校的形象,也促進了全市幼兒園教研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