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壹般來說價格比較低,然後入市後補!
價格的性質應該是合同價,即簽訂合同在競價競爭的基礎上確定價格,即市場調節價。
計價依據要體現企業的水平,所以施工企業要編制自己的企業報價定額(並作為企業機密)進行投標。定額實行量價分離,要在數量上反映企業的技術水平、裝備水平、管理水平和勞動效率,使各分項工程的人工、材料、機械隊的直接消耗水平科學、先進、有競爭力、規範。其中,規範性是指企業的報價定額與國家規定的《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GB50500-2003)中的項目、計量單位、工程量計算方法和口徑壹致,報價應分攤到分項工程中,分項工程的綜合單價應根據政府或工程造價中介機構提供的市場價格信息和造價指數確定。
2.材料成本
(1)材料成本的構成。材料成本是指構成工程實體的材料成本和施工過程中消耗的周轉材料的攤銷(或租賃)成本。該材料組成包括:
1)主要材料。建築產品的壹個特點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包括建築鋼材、水泥、木材、玻璃、磚、石、砂、瓦、石灰等。,範圍很廣。它們是建築產品最常用和使用的材料,也是材料成本的主要部分。
2)組件。指構成建築產品的結構件和配件,主要是混凝土結構件、鋼結構件、木制品構件和配件等。
3)半成品。半成品是指預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在建築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半成品的使用越來越多。
4)輔助材料。是指在建築施工中不可缺少且廣泛使用的材料,如潤滑油、油漆、粘合劑、瀝青等。,盡管它們不構成主要的工程實體。
5)周轉材料。除了實物消耗,在建築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有些材料雖然不構成實體,但在建築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必然要消耗,而且消耗量很大,費用很高。它包括鋼或木模板、支架、腳手架等。
材料成本的構成顯示,建築工程材料成本在建築產品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通常占工程成本的65%左右。
(2)材料成本的計算。
1)材料成本計算公式:
材料成本= ∑(材料、構件和半成品的固定消耗量×相應材料的單價)
+∑(周轉材料攤銷額×相應材料單價)(32-2)
材料消耗量可參照定額子目的消耗量,也可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確定,但工程量必須根據施工圖紙確定的實體工程量計算確定。周轉材料攤銷是保證特定目標實現的壹種施工手段消耗,可以反映不同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力。壹般來說,承包商為了贏得工程,降低投標價格,應該減少周轉材料的消耗,從而體現企業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的競爭力。
2)材料單價的構成:
①材料采購價格是指材料的市場供應價格。都已經包含了供應商的手續費,從產地到供應商的損耗,運費,供應商的保費。
對於需要包裝的材料,包裝費用應單獨計算。
②運雜費,包括運輸費用,以及與運輸有關的各種雜費,如裝卸費、駁船費、過磅費等。
(3)運輸損耗費是指從供應商處采購的材料在運往現場倉庫或指定堆放地點途中的損耗。
(4)采購保管費是指在組織物資采購、供應和保管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如采購管理人員的工資、勞保、差旅費、交通費、材料倉庫保管費等。
計算如下:
材料單價=(材料采購費+包裝費+運雜費+運輸損耗費)
×(1+采購入庫率)-包裝材料回收值(32-3)
材料單價的構成是材料價格構成的概括,具體的材料單價應由承包人和發包人根據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供應渠道以合同形式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