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三級心理咨詢師2017社會心理學知識點:人際關系

三級心理咨詢師2017社會心理學知識點: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

1.定義:人們在交往和溝通中建立的直接心理聯系,特征包括個性、直接性和情感性。

2.階段:定位、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穩定溝通。

3.自我暴露與深度:自我暴露又稱自我開放,是指在交流和互動時,將自己個人的壹面展現給別人。奧特曼發現,自我暴露的程度和深度是人際關系深度的敏感“探測器”。由淺入深,有愛好、態度、自我概念、人際關系、隱私四個方面。

4.原則:互惠、可交換、自我價值保護、平等。可交換性原則是指個體期望人際交往對自己有價值,即在交往過程中獲得大於或等於損失,或至少獲得小於損失。自我價值保護是壹種自我支持的心理傾向,旨在防止自我價值被貶低和否定。對於肯定自我價值的人,個人認可並接受,反過來給予肯定和支持。

5.舒詞的三維理論(人際取向FIRO理論):

(1)人有三種基本的人際交往需求:①寬容:與他人接觸、交流、兼容;②支配: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③情感:愛別人或被別人愛。

(2)人際需要決定了個體與其社會情境的關系。如果不能滿足,可能會導致心理障礙等嚴重問題。

(3)對於這三種基本的人際交往需求,人們有兩種滿足方式:主動和被動。

(4)三種基本的人際需求加上主動和被動的滿足方式構成了六種基本的人際取向。即主動寬容(主動與他人交往,積極參與社會生活)、被動寬容(期待他人接納自己,經常退縮孤獨)、主動支配(喜歡控制他人,能夠運用權力)、被動支配(期待他人引導,願意跟隨他人)、主動情感(對他人有愛心、友好、同情、親密)和被動情感(對他人冷淡、被動)

(5)童年時期的人際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為模式,對個體成年後的人際關系有著決定性的影響。①包容需求:孩子與父母互動少,會有低社交行為。如果孩子與父母適當地溝通和融合,就會形成壹種理想的社會行為,無論是群居還是獨居都會感到滿足,並能根據情況選擇自己的行為,人際關系良好。2.顯性需求:父母對孩子有要求,給孩子壹些自由,會讓孩子形成壹種民主的行為。3.情感需求:孩子小的時候得不到父母的愛,經常面臨冷漠和訓斥,長大後會有低下的個人行為。舒詞提出了群體整合原理,用三維理論解釋群體的形成和解體。群體形成的過程包含——控制——情緒,而感情的瓦解是失控——難以遏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