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我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1%;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是“九五”的3.2倍。正是依靠這樣的發展速度,常州在江蘇的“經濟版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正是依靠這樣的發展速度,常州的小康步伐更加穩健鏗鏘。
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區)第八位的武進區,承載著常州全面小康的重擔。
“目前,總體小康指標體系四大類18項25項指標中,武進有23項指標達到或超過標準值,6項核心指標年內可達到或超過目標值,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該區主要負責人堅定地說。支撐這壹堅實承諾的,是今年以來全區的經濟數據:6月5438-9月,武進區實現生產總值407億元,同比增長24%,6月65438-6月65438財政收入62.6億元,同比增長28.2%。預計國內生產總值572億元,財政收入75億元。雄厚的財力讓武進區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9000元的預測更加清晰可信。經濟的發展也讓武進人民更好地分享發展成果。截至目前,武進新增就業171000人,轉移新增農村勞動力12032人,83萬人喝上了幹凈的自來水。“三大保險”覆蓋率超過96%,社保指數預計達到1.000%。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城鄉困難群眾實現了全部參保。
城市實現小康,重點在農村,困難在老區。調查中,金壇、溧陽傳來的消息,讓人們對今年全市全面實現小康的信心倍增。
1-10期間,溧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49億元,同比增長22%,財政總收入2142億元。與經濟發展相對應的是人民收入的穩定增長。預計今年溧陽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701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15500元。今年以來,溧陽市為5500名農村勞動力和2230名城鎮下崗職工提供了免費培訓,新轉移農村勞動力9363人。金壇市通過積極推進高效農業建設,加大工業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預計實現人均收入近千元,人均純收入7450元。
建設小康社會,不僅僅是讓人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更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品位。壯大經濟,創造優美環境,是常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唯壹選擇。
車庫被綠樹和綠草包圍著。各地以農村“新五”實事和農村“三清”工作為抓手,加大生態環境改善力度。溧陽市將以天目湖水源地環境保護為重點,加快創建生態城市的步伐;金壇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武進區實施“碧水工程”、“藍天工程”、“固廢處置工程”,全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創建國家生態示範區通過驗收;新北區城鄉綠化和集中治汙成效顯著...不斷改善的生態環境,為常州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