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古稱景邑,春秋時屬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縣,景邑改為洋縣。西晉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310),朝廷為表彰周貴(周初長子),設宜興郡,隸屬揚州。
隋開帝九年(589),改稱宜興縣,屬常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為避趙光義之忌,改宜興縣,屬長洲。雍正四年(1726),分宜興、靖西兩縣。民國元年(1912),撤銷靖西縣,並入宜興縣。
6月1949至6月1953屬於常州地區,6月1953至6月1956屬於蘇州地區,2月1956至3月1983屬於鎮江地區。
擴展數據
截至2018年底,宜興擁有中國宜興環保科技產業園、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1省級開發區:江蘇宜興陶瓷工業園;5個街道:宜城街、屺亭街、新街、莘莊街、方橋街;13鎮:丁蜀鎮、張著鎮、朱熹鎮、太華鎮、徐舍鎮、官林鎮、向洋鎮、新建鎮、何橋鎮、高塍鎮、石灣鎮、周鐵鎮、胡和鎮。城鎮。具體介紹以下城鎮:
1.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位於長三角經濟開發區,東臨太湖,西臨天目山,面積205平方公裏,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32平方公裏,占宜興市的五分之壹。隸屬於宜興市,是宜興兩大主城區之壹。
朱熹鎮位於宜興市西南部,是中國著名的陶都。地處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腹地,上海、南京、杭州的中心,水陸交通十分發達。朱熹鎮總面積66.6平方公裏。
3.湖?該鎮位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交界處,滬寧杭三角地帶的中心。它以“太湖第壹源”、“太湖之父”而得名,更有“竹的海洋”、“茶的綠洲”、“洞天世界”、“紫砂之源”之稱。
宜興人民政府網-宜興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