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分:稅收
很多人想不到。其實最大的成本是稅,占40%左右。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購置稅、土地稅、地方教育稅。基本上汽車稅在35%到40之間,根據不同國家/地區略有不同。占汽車總售價的百分比。相比美國2%到8%的汽車稅(各州差別很大),日本的汽車稅統壹為7.5%,其實低很多。這也是國外車便宜的原因之壹。
第二部分:利潤
利潤可以分為兩部分:汽車廠商的利潤和經銷商的利潤。對於市場價格65438+萬元的主流家用車,廠商會將利潤保持在10%左右,防止偏差過大。莊家的利潤是10%。%(總經銷商和4S店),但壹些冷門車型降低了利潤。假設汽車所有利潤加起來20%。
第3部分:費用
稅費降低了40%,利潤降低了25%。制造汽車的成本會保持不變嗎?不會,壹輛車的成本只有35%,因為廣告和公關的成本只有5%。也就是說,654.38+萬元的汽車制造成本是3.5萬元。成本方面,發動機占15%,變速箱占10%,電控系統占15%,底盤占10%,其余為車身板件和內飾。
妳覺得難過嗎?這是家用車的生產成本,對於合資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所有合資企業都必須向外商投資支付技術轉讓費用。這個費用汽車公司壹般不會透露,但是在筆者所在的汽車行業,妳可以隨時咨詢熟人。大眾每賣出壹輛車需要支付約10%的外資來支付技術轉讓。北京現代汽車也占8%到10%。妳是怎麽賺錢的?只是制造成本麻煩。
合資企業增加了約65,438+00%的技術轉移成本,因此需要“節省”後碰撞梁節省、電子穩定控制ESP節省等生產成本,以保證廠商(海外)的利潤。ESP是絕對不允許救的。省下每輛車的壹小部分和所有的利潤,比如省下後備箱的隔音棉,省下底盤的獨立懸掛,省下發動機護板,會給妳省錢,但壞處肯定是普羅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