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藝術教育還有哪些功能?

藝術教育還有哪些功能?

藝術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壹,審美認知的作用

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社會、歷史、人生。藝術具有對社會、歷史、生活的審美認知功能。由於藝術活動具有反映與創造相統壹、再現與表現相統壹、主體與客體相統壹的特點,往往能更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生活的真諦和內涵,具有反映社會生活深度和廣度的特長,往往能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們帶來難以忘懷的豐富的社會生活知識。

對於大到天體,小到細胞的自然現象,藝術也具有審美認知功能。藝術可以幫助人們在許多方面增加他們的科學知識。

二,美育的作用

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影響和感染,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實踐中找到榜樣,在認識上得到提高。在潛移默化中,人們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藝術的美育功能,很大程度上就是讓讀者、觀眾、聽眾通過藝術作品感受和領悟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

藝術美育作用的第壹個特征是“感性的人”。藝術教育和其他教育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對人的感受方式。藝術作品總是充滿了藝術家的思想感情,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描寫作用於欣賞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和熏陶。所以藝術的教育功能絕不是幹巴巴的道德說教,更不是板著臉的道德訓誡。而是以情感人,通過藝術的強大感染力,使欣賞者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1876年,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在聽柴科夫斯基《D大調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即《行板》時,感動得熱淚盈眶。托爾斯泰說,在這段音樂中,“我觸動了忍受苦難的人的靈魂”。

藝術審美教育的第二個特點是“潛移默化”。藝術作品對人的教育,往往使欣賞者在沒有任何強迫的情況下,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感染,長時間地逐漸凈化人的心靈,對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以愛國詩為例,從屈原的《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北方民歌《木蘭詩》“萬裏去榮基,飛騰過萬重山”;從唐代詩人高適的《葛炎行》中的“東北邊疆硝煙彌漫,我軍將領為擊退野蠻侵略者,背井離鄉”,到杜甫的《春望》中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從南宋詩人陸遊的《示子》,“王師集中原於北,家祭傳誦不忘”,到文天祥的《宋正琦》,其強大的感染力和沖擊力,確實是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無法企及的。應該說,在藝術作品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的思想情操,往往具有更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往往成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核心組成部分。

第三,審美娛樂功能

藝術的審美娛樂功能主要是指滿足人的審美需求,通過藝術欣賞活動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賞心悅目,放松心靈和解惑,通過閱讀作品或觀看表演使身心得到愉悅和休息。物質產品是為了滿足人的生存需要,精神產品是為了滿足人的心靈需要。藝術作為壹種特殊的精神產品,能給人帶來審美愉悅和心理愉悅。古羅馬美學家賀拉斯(Horace)提出,藝術應該具有娛樂性,既要說服讀者,又要讓讀者喜歡,這樣才能符合預期。我國先秦藝術理論著作《樂記》也有類似的思想,提出了“樂者樂也”的觀點,認為藝術(包括音樂)應該使人快樂。《樂記》總結了先秦時期的音樂美學思想。

藝術審美娛樂的另壹個作用是通過藝術欣賞使人得到積極的休息,從而把新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音樂療法逐漸吸引了世界各地醫學專業人士和音樂家的興趣和關註。美國、英國等國家相繼創辦了各種音樂醫學雜誌,用音樂治療某些疾病,並在這壹領域進行了壹系列的研究工作。美國壹些大學還專門設置了藝術治療的學位。西方現當代心理學的許多流派都非常重視藝術對欣賞者深層心理的宣泄或凈化,認為藝術可以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被壓抑或未實現的情感、願望、期望和理想得以完成,藝術創造的想象世界或夢想世界得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