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弟弟孫策在東漢末年奠定了江東的基礎。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為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派夢露成功攻下劉備的荊州,大大增加了領土面積。
黃武元年(222),魏文帝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建立了吳國。同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戰敗。黃龍元年(229),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
太陽升起後,設置農官,開墾土地,設置郡縣,不斷鎮壓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孫權派魏文和諸葛智到益州。
晚年孫權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導致集團下黨爭,朝鮮局勢不穩。太原元年(252年),卒年七十壹歲。他在位24年。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江陵。
孫權還擅長書法。在唐代,張懷瓘把他的書法列為三等書評。
擴展數據:
孫權祖籍吳軍富春縣(今浙江杭州市富陽區),生於東寒廣和五年(182)。孫氏幾代人都在無棣做官。其父孫堅當時是下邳郡丞,孫權是孫堅的次子。據說他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第22代孫。
鐘平元年(184),孫堅,後為司馬,與朱壹起征服黃巾軍。孫權和他的家人住在九江縣壽春縣(今安徽省壽縣城關鎮)。
鐘平六年(189),長沙知府孫堅揭竿而起,響應董卓關東(函谷關以東)聯軍的討伐,孫權跟隨長兄孫策,遷居廬江縣蜀郡(今安徽廬江西南)。
初平二年(191),孫堅因奉袁術之命攻克荊州刺史劉表而被殺。喪事後,全家遷到廣靈縣江都縣。孫權九歲喪父,受母親吳夫人教育。
初平四年(193),孫策投奔袁術後,命呂範帶孫權等人投奔住在曲阿的吳京(孫權的叔叔),次年,孫策為袁術攻廬江郡。揚州刺史劉友怕被吞並,想加害孫權母子,於是朱治派人到屈去見孫策的母親和孫權的弟弟,並提供給養。
後來,孫權跟隨吳夫人到了溧陽縣(今安徽和縣)、鄢陵縣(今安徽全椒附近)。
百度百科-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