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裏有個叫顏如晶的女生。當被問及想要好看還是聰明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好看。蔡康永問她為什麽,她說(大體上):表面上看,這個問題是問妳想看起來好還是聰明,其實不是。這個問題是在問妳在多大程度上選擇美麗愚蠢,或者醜陋但聰明。“我大概學過,什麽叫笨。愚蠢的特征是什麽?經常不了解情況的人,我們叫她傻;經常做錯事的人,我們叫她傻;經常做錯事,不知道錯在哪裏的人,被說比較笨。這是愚蠢的特征。當我們把這些愚蠢的特征代入到漂亮的人身上會發生什麽?漂亮的人真的需要聰明嗎?妳真的不需要聰明。妳長得好看,在公司可以得到很多工作便利。做錯了,有時候看著好看也能過去。這些都是漂亮人的好處。現在如果我告訴妳,我就不能放松。我想變聰明。我不漂亮,但我溫柔體貼;我不漂亮,但我很好。然而,我們忽略了壹件事。她很醜,但同時她很聰明。這是什麽意思?這意味著她深深知道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醜。她再怎麽努力說服別人,也永遠安慰不了自己。醜就是醜,哪裏醜妳最清楚。”
不管這段話是對是錯。其實有很多點值得反駁。但是爭論引起了我的思考。蔡康永直接說,他覺得這不僅是壹個看臉的社會,更是壹個直視的社會。臉是最簡單的。看完臉可能會看到圖,看完圖會看到收入。總之妳會看到的。看臉保證了我們第壹眼就能對壹個人產生好感或者距離感,這是最偷懶也是最省錢的準則。妳的四書五經內容我就不用考了。我沒必要問妳的成長環境和背景。我甚至不用和妳說話,就已經在顏值這個維度上對妳做了壹個基本的判斷。此過程可能至少需要0.1秒。對於以後會不會形成刻板印象甚至偏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
我覺得看臉本身沒有錯。無論從改善後代的角度,還是從審美的角度。看臉的人不應該成為攻擊的對象。因為前提是我們沒有說這是壹個只看臉的社會。才華,性格,學識,愛好,這些都是妳從臉上看不到的人的閃光點。和顏值不在壹個範疇。壹個人很醜,但是她很有才華。或者,壹個很醜的人,但是她性格很好,對人很好。這些東西對於不止步於表面價值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妳只看臉而忽略了這些生物,我可以說妳對生活缺乏很多興趣,甚至更激烈的說,妳是壹個膚淺的人,壹個沒有逃離庸俗興趣的人。人類的歷史發展到現在,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標準來判斷壹個人,而不僅僅是顏值。走得更遠的人會說,即使妳壹無是處,沒有成就,膽大妄為,也只是因為妳是人,妳才有價值,值得被人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