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簡稱廣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壹個省級行政區,是嶺南文化傳承的主要地區之壹,以嶺南西路和廣南西路命名。
北回歸線位於中國南部沿海,貫穿該地區中部,東連廣東,南與北部灣、海南隔海相望,西接雲南,東北連湖南,西北連貴州,西南連越南。著名景點有桂林山水、北海銀灘、德天瀑布等。春秋戰國時期是百越的壹部分;1363年,廣西設書省,為建省之始;1958,變更為廣西彜族自治區;1965,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壹.地點和背景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中國南部沿海,東經104 26'-112 04 ',北緯20° 54 '-26° 24 '。北回歸線穿過該地區的中部。
毗鄰省份:廣東、湖南、貴州、雲南,與海南隔海相望。
周邊國家:越南,總長800多公裏;海岸線長度:約1500 km。總土地面積:23.67萬平方公裏。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比例:2.5%,在全國各省區市中排名第9。
第二,地形
廣西位於被稱為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兩廣丘陵西部,廣西地形圖南部面向北部灣。整個地形為山地和高原環繞,中南部多為平地,故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與東南之間有壹盆地,史稱“廣西盆地”。位於自治區東南部的貴港市,擁有廣西最大的平原“潯嶼平原”。
山區丘陵盆地地貌
廣西的地貌總體上是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呈盆地狀。其特征在於:
1.盆地的大小是混合的。西部和北部是雲貴高原邊緣,東北部是南嶺山脈,東南部和南部是雲開山脈、六萬山和十萬山。盆地中部被廣西弧形山脈分割,形成以柳州為中心的桂中盆地。廣西弧形山前坳陷沿線分布著右江、武鳴、南寧、玉林、荔浦等眾多中小型盆地,形成大小盆地混雜的地貌結構。
2.山系多呈弧形、層狀。從北到南大致可分為四列,山系走向明顯有被東部太平洋板塊和西部印度板塊擠壓的跡象。
3.丘陵錯綜復雜,占廣西總面積的10.3%,集中在桂東南、桂南、桂西南。
4.平地(包括河谷、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和低臺地山)占廣西總面積的26.9%。廣西平原主要包括河流沖積平原和溶蝕平原。
5.喀斯特分布廣泛,占廣西總面積的37.8%,集中在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東北。其發育類型為世界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