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廈門石室寺簡介;廈門石室寺打坐。

廈門石室寺簡介;廈門石室寺打坐。

廈門石獅禪寺簡介

來源:蠕蟲的創造力——19960.688686868617

藥師的佛教道場石室佛寺位於龜甲山腳下,面對靈九山。據漳州府、隴西縣、海城縣的記載,石室佛寺始建於唐二年(686年),原是供人修行的石室。後唐同光三年(925),建為寺廟。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修建或增建。元代徐佳(1334),由慧安和尚重修,建龔凡、僧室、塑佛像,成為名寺,奠定了石廟的規模。明天第八年修(1464)。寺廢棄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隆慶(1569-1571)三至五年間,漳州山治開元寺僧人雲軒主持修復,修建了佛堂、山門、廊子,並在其周圍新建了圍墻。清朝是石室寺的全盛時期,朝廷頒布聖旨,獎勵寺內的佛教藥師滅瘟疫的事跡(聖旨碑至今保存完好)。懸拱年屬閩南開漳、陳元光授第壹刺史之時。據新編纂的《廈門佛教誌》記載,石室寺是閩南剛開發時最早修建的寺院之壹。

石室寺在宋、元、明、清、民國時期多次重修,院內有許多石碑記載著這些歷史。明末,倭寇入侵閩浙沿海。戚繼光將軍領兵殺敵,敵兵大驚。龜甲山至今仍有祁將軍的抗日遺跡,“幽城古村”和“尖山古村”。佛寺前至今還有壹個馬槽,有壹定的歷史參考價值。佛寺東側是各個朝代的僧尼墓,多為清代。院子裏有很多古老的墓碑,沒有被破壞。此外,明代著名高僧徐征的母親壽玉,規模也很大。其中,在寺廟旁邊發現了三座明代該寺住持父母的墳墓,這是中國寺廟中罕見的特殊現象。

千年古剎,雄偉龜甲山,雄偉禿鷲山,傳世十八景。如今,許多景點只成為歷史名詞,但仍有許多景點供後人欣賞,如“山湖”、“劍試石”、“山瀑”、“仙腳印”、“觀音崖”等等,也留下許多傳說供後人揣摩。

1.山石堆砌:寺後山有許多山石堆砌的景物,如天降神龜、西遊記人物等。據說秦始皇統壹全國後,是壹座平山,讓人用鞭子把石頭趕進海裏,趕石頭的人懈怠了。到了玳瑁山,看到眼前的大海,以為可以搞定。睡了壹覺醒來,那群石頭已經安定下來了,所以今天就留在這裏。

2.觀音崖:在寺廟和烏龜湖之間有壹座高100米的懸崖叫觀音崖。這座寺廟過去被村莊包圍著。村裏有個寡婦,因為受不了村民的誣告,在廟裏的佛前發了惡意的願,於是爬上了山,跳下了廟後的懸崖,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多虧觀音相救,才安然無恙,故稱“觀音崖”。

3.試劍石:文殊菩薩曾為藥師道場,應在佛寺。烏龜山神向菩薩求佛。在回答之間,菩薩用劍試了試象征佛教之美的石頭,就像壹把劍,斬斷了世間的壹切煩惱。這個痕跡是留給後人去致敬的。

4.仙足石:佛寺後面有壹塊名為“仙足石”的巨石。相傳古代有龜作祟,擾民。村民來到佛寺為觀音菩薩祈福,菩薩各顯神通,烏龜煉成石頭,在菩薩站立的地方留下腳印。故稱“仙足石”。

1997,受市佛教協會委托,受當地居士邀請。鐘鳴大師來到寺廟的住持那裏推廣藥劑師的方法。鐘鳴大師畢業於閩南佛學院,獲得學士學位。他駐寺後,發起了復興石室寺藥師古道的宏願,以自學為主,舉辦各種法會,對外宣傳佛法,積極促進與社會各界的交流,並於2000年初創辦了廈門石室寺慈善功德會。功德社以“師佛慈悲,弘揚藥師精神”為宗旨,以“感恩、凈化心靈、珍惜福報”為理念,聯合大批青少年和熱心人士參與慈善活動,舉辦了助學、扶貧、環保、助醫、義賣、文化講座、關愛老幼、有益於凈化人心的各種慈善活動。

這座石廟於2004年重建。修復後的石廟占地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整個寺廟依山自然上升,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在朝北的中軸線上,有最長的108m照壁、放生池、法堂、大雄寶殿、藥師秘壇、12生肖壽字墻、祈福鐘殿等。主體突出,氣勢磅礴。東側以下建築為伽藍寺、鼓樓、僧院、地藏殿、觀音閣、琉璃塔、藥師塔、藏經閣。西側有內外山門、五百羅漢、福壽樓、福慧樓、客堂、抄經堂、五觀堂、大法講堂、祠堂、鐘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