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府景點簡介:
張氏帥府,又名大帥府、小帥府,是奉系軍閥首領張及其長子、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成立於1914,占地面積2914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7570平方米。它由不同風格的建築組成,包括東院、中院、西院和外院,是中國近代優秀建築之壹。帥府中院是壹座青磚結構的三步院落,是張在1914任北洋軍閥軍隊第二十七師師長時開始修建的仿式建築。庭院呈網狀朝南,11號樓57間,建築面積1768平方米。
在四合院正門的南側,有壹面有脊有挑檐的影壁。影壁中央嵌有刻有“鴻禧”字樣的漢白玉石板。兩邊各有壹對捧鼓牽馬的石獅。當時四合院的紅漆大門上畫著秦瓊和景德兩位門神的畫像,內楣上方掛著“護國治國平天下”的大匾。壹進醫院,東廂房是內部財務室,西廂房是接駁處;東廂房是廚房,西廂房是倉庫;東、西門分別是電話間、接待室和警衛室。通往二院的大門是壹座雕花門樓,名為吊花儀門。
張在此接待重要客人並舉行歡迎儀式,故稱“易門”。在第壹個院子的中間,有壹個大廳,在第三個院子裏,有壹個內屋。第二、三入口之間有側門和走廊,東院有角門通往帥府花園和妓院。三晉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建築,也具有東北和遼南的民間風格。廊柱上的油畫別具壹格,窗下墻上的硯浮雕更是壹絕,墻上的磚雕精致傳神,屋檐上的木雕精美絕倫。是研究民族建築和民俗的珍貴藝術資料。東院由大小妓院和帥府花園組成。帥府花園有假山、花壇、雨道、亭臺、池塘、隧道。帥府東北角有關帝廟。西院紅樓七棟由張學良於1930年規劃鋪設,九壹八事變後建成。此外,在帥府大院的東面和南面,還有趙四小姐樓、邊行、帥府辦公室(俗稱帥府舞廳)等建築。庭院內外,結合了優美的建築和環境藝術體系,相得益彰。
小清樓在東院,坐二樓朝南。上下五間,中門,前檐玄關,青磚瓦。是中國古建築,也是帥府早期建築之壹。張6月從北京回到沈陽,1928。在皇姑區附近受傷後,在小青樓下死亡。
大清樓位於東院北面。張於1925升任東北邊防督察後,在此共商軍事機密,作出重大決策,接待中外政要。著名的老虎廳位於壹樓東北角。因展示東方路司令唐玉麟送來的兩只老虎標本而得名。張學良就是在這裏處決了楊雨婷和常蔭槐。大清樓是壹棟三層建築,坐北朝南,多邊形,磚混結構,歐式哥特式建築,青磚砌墻,白水泥邊框,黑白相間,顯得格外醒目和典雅。樓下露臺高約壹米,南面有八字豎帶,東面有九級臺階。壹樓正面有三個門,中間是半圓形的,透過門照進來,兩邊是半圓形的組組合門。面朝二樓平臺和三樓兩個凸出的半圓形陽臺。都是水泥格子,弧形裝飾三角花紋,半圓,瓶欄,柱廊,圓形柱頭等等。
東院東北角有三間平房,據說是張的家廟。據張學良的哥哥張說,這房子不是家廟,而是關帝廟。張拜關羽,在沈陽建三座關帝廟(另外兩座在風雨壇和南門外)。
在東墻路東側,有壹座幾何形單體建築,即趙四小姐樓,是張學良專門為趙四小姐修建的。
西院有6棟樓,原是張兒子的公寓。它們在九壹八事變前沒有完成,而是被日本人延續了下來。
解放前,帥府叫中央圖書館奉天分館。實際上是被日本奉天第壹軍司令部、國民黨黨部和接待官員占領的。院內建築多被破壞,雜草叢生,無人問津。
解放後,遼寧省圖書館、遼寧省文聯、作家協會等文藝團體在此辦公,帥府成為文化活動中心。按照黨的政策,帥府的產權幾十年來壹直歸張學良將軍所有。用戶按規定交納租金,房產部門代收管理。人民政府多次撥款進行大規模維修,使這座建築群保存完好。
20世紀20-30年代,張帥府發生了許多震驚中外的事件:張在這裏成為東北王;皇姑屯事件後,守衛受重傷,死在帥府;張學良將軍在這裏宣布,東北改旗易幟,維護祖國統壹,處死楊雨婷、常蔭槐。解放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這座建築群進行維修,並將其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