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安置房的質量
江蘇南通的苗先生在如臯吳窯鎮龍源嘉園小區安置房。內外墻柱的水泥層在春節前完成。然而,當他去參觀時,他的指甲不小心劃傷了柱子,上面的水泥意外脫落。更讓人驚訝的是,房子不是用現澆混凝土樓板,而是用普通樓板。房子是人們可以安定下來的地方。江蘇南通的苗先生,家在如臯吳窯鎮龍源嘉園小區。內外墻柱水泥層已在春節前完成。然而,當他去參觀時,他的指甲不小心劃傷了柱子,上面的水泥意外脫落。更讓人驚訝的是,房子不是用現澆混凝土樓板,而是用普通樓板。房子是老百姓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老百姓積極配合政府。他們當然希望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至少要保證質量。安置房質量差直接影響政府部門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應該說,在制度安排上,拆遷安置房的國家和地方都有嚴格的質量要求。相關政策規定,安置房不僅要符合規範,而且每套房屋的面積不得小於45平方米。最重要的是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必須有房屋驗收合格證。所有證照要齊全,從施工到安全標準。就在南通市,市政府辦公室去年也下發了《關於進壹步加強安置房規範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強安置房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定期質量檢查制度和定期通報制度,維護拆遷戶合法權益。”但問題是,監管如何落實?無論劣質安置房的具體癥結在哪裏,程序上的瑕疵和監管上的缺失都是顯而易見的。安置房和商品房最大的區別就是不擔心結婚。安置房幾乎是為特定人群“量身定做”的。與商品房不同,消費者的品質要求和心理感受不得不在規劃、設計和施工中得到更多的考慮。既然安置房已經分配好了,只要能按期交付並通過驗收,怎麽能過多考慮安置戶的意見呢?可以說,因為安置房“不愁嫁”,更需要有人把控質量。現實中劣質安置房屢屢被曝光,其中真真假假、以次充好者有之;也有過海改變計劃的;更有甚者,去年杭州還爆出安置房用模板當鋼筋,還沒入住的地板就開裂的醜聞。劣質安置房已經讓人審醜厭了。這些劣質安置房急於“安置”拆遷戶,不考慮都讓人心寒。必須依法懲處其中的責任人,並向公眾作出解釋。有沒有辦法守住安置房最基本的質量底線?加強安置房質量監管,明確責任主體,疏通維權機制固然重要,但如何落實?是不是可以這樣考慮——因為安置房是為安置戶量身定做的,所以從他們當中選出代表來監督整個建設過程,並給予補償,不是更直接有效嗎?關系到自己的利益,所以會比較盡心,而且拆遷安置戶大多比鄰而居,也方便他們互相通報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以便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信息和提出建議。今年年初,安徽省池州市也提出了類似的方案,實施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在事關國計民生的安置房問題上,希望更多地區能從善如流,用行政智慧維護政府謀民生的形象,確保安置房住戶住上“保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