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南昌方言的由來

南昌方言的由來

南昌位於江西省中部偏北,鄱陽湖西南,贛江下遊。其方言自成體系。

南昌話是中國七大方言之壹贛語的代表。由於贛語內部的復雜性,真正的南昌話僅限於南昌市和南昌縣所轄的區域,不包括南昌市所轄的其他縣。那麽,作為壹個地域文化體系,南昌話是如何形成的呢?經歷了怎樣的演變?它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麽?

早在古代,江西就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開發,社會經濟文化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夏商時期,江西是古代苗族聚居的地方。春秋戰國時期,古越人居住在先後歸吳、越、楚管轄的江西。當時居民使用的語言應該屬於古越語和楚語系。中原漢語在歷次移民浪潮的沖擊下,不斷與當時接近吳語、楚語的當地方言融合,初步形成了今天相對復雜的贛語。

漢朝初年,南昌開始大規模建城。記錄顯示,當時張羽縣的城市人口在全國排名第四。大量北人南遷給古贛語帶來了北方方言的影響。然而,移民的北方方言並沒有取代它。在吸收外來語言的基礎上,當時的南昌地區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方言語音,即“?語言。”這是現代南昌話最深厚的基礎。

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發達。此時,以南昌話為代表的贛語已經相當成熟。後來在歷史變遷和人口融合的過程中,南昌話得到了進壹步的穩定、發展和完善,形成了我們今天聽到的南昌話。

南昌話最顯著的特點是語音。第壹,發音時聲帶振動的65,438+00古濁音聲母,在南昌話裏不是濁音,變成送氣清音。如“銅”、“孔”、“獨”、“重”;第二,南昌話的輕音詞很多,尤其是三音節和四音節的,最後幾個音節都是輕聲讀的。如《瘦芽》《墻頭蛇》《糊裏(乞丐)》等。

方言是語音上的“活化石”,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追溯方言,可以追溯古代語言的源頭和痕跡,也反映和體現了壹個地區的歷史、人文、地理等諸多因素。

現在的南昌,稍微留意壹下就會發現,說南昌話的人比往年少了很多。隨著普通話的進壹步普及,同壹種語言的交際實力不斷湧現,更多的人用普通話來表達自己,無疑是時代的進步。但與此同時,有壹個隱憂擺在人們面前,那就是普通話這種諧音是否會最終取代各地方言?方言會消亡嗎?如何保護方言文化?

現在很多家庭,家長從小就禁止孩子說南昌話,說南昌話土裏土氣。在壹些學校的班級裏,班上壹半以上的學生不會說南昌話,即使有少數學生會說,也不敢說,怕學生看不起。這不禁讓人感嘆,方言怎麽了?推廣普通話是以犧牲方言為代價的嗎?

其實,無論是南昌人還是南昌外地人,對南昌話都有著復雜的感情。很多人抵制南昌話,因為不好聽,土氣,“生硬”,所以不說。除了普通話,各地方言都不能用好聽來形容。有人說南昌話的罵人話不好聽,但是哪裏的方言罵人?正因為本地人聽得懂南昌話,所以很難聽,而我們聽不懂外地話,所以不覺得很難聽!作為壹個地方的文化特色,人們不應該排斥方言。方言和普通話應該共存,普通話不應該代替方言。

不用擔心方言的消亡。他認為,隨著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普通話作為同音字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此,推廣普通話具有現實意義和需求。但是,普通話再怎麽普及,也不可能讓方言消失,方言永遠存在。

方言作為壹種地方變體,會不斷進化發展自己。它只會在外語的影響下自我改造和完善,永遠不會被淘汰。當然不是說方言不需要保護。方言和普通話完全可以互為依托。方言不斷給普通話註入新鮮血液,普通話也不斷擴充方言的詞匯,相互影響,不同的中華文化會榮辱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