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教師要正確認識數學的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能力。
首先,數學是壹門非常抽象的學科。幼兒教師必須學會把抽象的數字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眼見為實的直觀事物,從而引導幼兒去認識和學習。其次,教師不能急於求成。數學學習是從初級數字認知到高級邏輯數學運算的思維過程。是建立在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思考能力基礎上的腦力勞動。孩子的註意力和思維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數學教學,要安排得當,壹般不超過十五分鐘。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也要適當,要有說服力,要量力而行;否則會讓孩子感到厭煩和疲憊,會對學習產生厭倦感,進而壹提到數學就會產生厭惡感,無法繼續學習。
第二,教師要正確掌握和運用兒童數學的各種教學方法。
兒童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直觀演示、遊戲、比較、講解、提問、思維探索。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數字可以通過直觀的演示和比較來理解。說到數字的運算,可以用遊戲法、解釋法、提問法、思維探索法。總之,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第三,教師要把抽象的數學活動變成豐富多彩的娛樂和遊戲活動。
在這方面,教師要拓展學生認識數字和簡單運算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數字的基本認識活動和數學應用的遊戲活動,讓孩子在愉快的活動中循序漸進地學習數學。
比如:(1)數吃水果:在給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買幾斤櫻桃帶進教室。第壹,他們當天要學會數1到5;然後盡量多吃櫻桃(5個以內)。用同樣的方法學會數6到10甚至更多,讓學生覺得能學,能玩,能吃,興趣盎然,效果達到了。⑵擲骰子中獎:老師買壹些小玩具或學習用品,用兩個骰子投擲,把上面的兩個數字相加,答對了就發獎。還可以根據數字的總和設置不同的獎勵,可以帶著競爭和鼓勵再次擲骰子,直到孩子滿意為止。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又鍛煉了孩子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
總之,只要教師開動腦筋,就能創造出學生感興趣的奇怪遊戲,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教師應與家長交流信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雖然抽象,但來源於生活實踐。幼兒園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場所,畢竟活動範圍有限;而且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活動範圍要廣得多。因此,教師要善於與家長溝通,統壹對學生數量的認識和學習進度,統壹培養的短期目標,必要時引導家長多帶孩子參加戶外認知活動。比如參觀動物園數動物,參觀水族館數魚龜等。等條件成熟了,就要帶著孩子逛街,清點購物,簡單算算支付的現金數額....
其實數學學習是從孩子有簡單的認知行為開始的。在幼兒園,教師只是規範和引導他們向縱深發展,同時註重培養數學興趣,為孩子終身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幼兒園老師要在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