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交通標誌,高速公路的誕生不是因為社會經濟的需要,而是因為戰爭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德國全面發動二戰。為了實施閃電戰戰略,它修建了3900公裏的多車道互通式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壹出現,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時法軍總司令認為德軍最快需要三天才能到達攻擊地點,但德軍依靠高速公路的快速交通,僅用壹天就到達前線,並繞道馬奇諾防線,法軍瞬間崩潰。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掀起高速公路建設高潮,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汽車文化興起。
上世紀80年代,當世界發達國家都在考慮建設跨地區、跨國的高速公路網時,中國大陸大多數人還不能理解“全封閉、全互通的高速公路”的概念,還習慣於“路有車人人有車,水有船人人有船”的傳統觀念。有關領導和專家通過公眾意見,推動先在經濟發達地區修建高速公路。事實上,高速公路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胡加高速公路
胡加高速公路
1.高速公路適應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城市是工業和人口聚集地,汽車增長比農村快得多,成為汽車聚集中心。高速公路建設從城市環路、放射狀道路和交通繁忙路段開始,逐步成為以高速公路為骨幹的城市交通。
2.汽車技術的發展對高速公路建設提出了客觀要求。汽車已經成為人類社會重要的交通工具。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可以滿足輕型車和重型車兩種發展趨勢,同時滿足客車高速化和貨車重載化的需求。
3.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給高速公路公司帶來了發展機遇。在鐵路運輸能力緊張、交通不便的地區,高速公路起著重要的運輸作用。
國家形勢
到2005年,世界上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高速公路,裏程超過23萬公裏。
●美國
1937年,美國開始修建257公裏長的賓夕法尼亞稅務高速公路。到2010年,美國擁有約65438+萬公裏的高速公路,完成了以州際公路為核心的高速公路網。其總裏程約占全球高速公路的壹半,連接所有人口超過5萬的城鎮。美國公路建設有壹套評估、規劃、投融資、養護管理機制,每個項目認證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建設資金投入比例為州政府19.6%,地方縣市77.4%,聯邦政府3%,平時維護費用主要來自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