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為什麽武漢的早餐簡直就是吃貨的天下?

為什麽武漢的早餐簡直就是吃貨的天下?

大部分剛到武漢的外地人都會對武漢人吃早餐的方式感到震驚:壹條街都是早餐攤,所有的攤位都圍滿了食客。有的人在等壹碗熱幹面,有的人在盯著自己的面窩,有的人會捧著壹塊豆皮...這些標誌性的早餐意味著武漢壹天的開始。

與廣州慢節奏的早茶不同,武漢人通常沒有時間坐下來細嚼慢咽,捧在手裏或挎在包裏,趕著去上班或上學。於是熱幹面、豆腐皮、面窩跟著人,穿梭在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這是武漢每天都有的全城運動,被稱為“早產”。“小女子學巨人,清晨醒來;等壹下。梳頭還早,壹起吃湯圓。”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葉刻本《漢口詞》中首次使用“未熟”壹詞來表示早餐。至此,武漢人已經“早產”了166年。

香港美食家蔡瀾曾稱武漢為“早餐之都”。它在武漢過早的重要性可以與晚餐媲美,其種類之多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曾經有個網友,微博,過早的曬了28天。武漢作家池莉在她的作品《冷熱也好活著也好》中也統計過武漢的早餐:的確,在壹日三餐中,武漢人最講究的就是太早。而且武漢人沒有在家做早餐的習慣,都是在路邊買。武漢三鎮路邊攤生意很發達。以前幾乎每條街都有小攤,現在管理嚴格了,但是很多店還是在大門口放爐子和油鍋。

老桐城的豆皮壹個香噴噴的大包、蔡的熱幹面、譚延吉的餃子、田恒奇的糊湯和米線、厚生的什錦豆腐腦、老的炒牛肉和豆絲、民生食堂的小湯圓、五芳齋的馬蓉湯圓、同興裏的香油、順祥居的重油烤梅子、人民的甜酒、府清河的牛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