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峽》,是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李道元寫的壹篇散文。這篇文章是壹篇優美清新的山水散文,描寫了長江三峽的雄偉和嚴謹,描繪了三峽四季的獨特風光,在萬裏長江圖中展現了壹幅挺拔的水墨山水畫。?
全詩(節選)如下:
春夏兩季,綠池洶湧,倒影清晰。有許多奇柏,懸泉飛瀑,飛翔其間,氣勢磅礴,妙趣橫生。(易:單賢)
每壹個艷陽天的開始,寒霜閃耀,林中淒冷悲涼,常有高猿吹口哨,引悲涼,空谷回響,悲涼轉悠悠。於是漁父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猴三聲啼,淚灑衣襟。”
翻譯如下:
到了春天和冬天,妳可以看到白色的激流回旋著清澈的波浪,綠色的水池反射著各種風景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有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柏,懸泉飛瀑在峰間。清澈的水,輝煌的樹,陡峭的山和茂盛的草真的很有趣。
秋天,當天空剛剛放晴或早晨結霜時,樹林和山澗呈現出涼爽和寂靜。高處常有猿猴鳴叫,聲音連綿不斷,十分悲涼。空谷中有猿猴鳴叫的回聲,聲音悲涼婉轉,久久不散。所以三峽漁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灑衣襟。”
擴展數據:
全文用簡潔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壯麗、險峻、秀美的景色。
作者通過抓住風景的特點來描述風景。寫山,突出連續、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描繪了不同季節的不同場景。夏天河水漫山遍野,來往船只被堵。“春夏兩季,青池洶湧,倒影清晰。多奇柏,懸泉飛瀑,飛於其間。”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水池、翻滾的浪花、美麗的倒影,讓作者不禁贊嘆“其樂無窮”。
秋天卻“林中寒寒,常有高猿嘯”,悲啼不斷,空谷中“悲轉久。”三峽的奇特景象被生動地描繪出來了。作者用了大量的點畫來寫風景,短短150多字,就得到了700裏三峽的全貌。
寫春夏之景,以“素”“綠”“清”“影”之人物;寫秋天的景色,用“冷”、“悲”、“悲”的人物,生動地表現出景色的魅力。文章先描寫山,後描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分四季。
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結合,搖曳生姿。巍峨的山峰、澎湃的河流、清澈的海水、飛舞的瀑布、哀怨的猿猴歌聲、憂傷的漁歌,構成了壹幅自然和諧、風格各異的畫卷,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了三峽秋景的悲涼氣氛。
百度百科-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