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殘疾兒童的自尊心比其他兒童更強。因為身體原因,他們渴望人們尊重他們。壹點點不尊重可能會嚴重傷害他們的心。正因為如此,殘疾兒童的父母常常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那顆脆弱的心。
其次,殘疾兒童有很強的依賴性。在家裏,他們依靠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在學校,他們依靠老師和善良的同學。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第三,殘疾兒童更容易缺乏自信,有些可能會自卑。他們常常感嘆命運之神太不公平,為什麽要把不幸留給自己。他們在羨慕其他孩子的同時,會認為自己很不幸,很多應該做的事情都做不到。他們遇到的挫折更多,所以面臨更多自信和自卑的選擇。
第四,殘疾兒童期待更好的生活,和所有人壹樣渴望得到幸福。每個殘疾孩子的心裏都有壹個光明美好的世界。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了解殘疾兒童的心理,尤其是仔細觀察他們的想法,這將使我們對兒童的教育和幫助更有針對性,增強效果。
為了孩子,父母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千萬不要被“倒黴”、“命苦”、“不幸”這些詞占據。中國有句古話:“來了就平安。”既定的現實無法再選擇,但通往未來的路可以選擇。如果家長精神不堪重負,自己都覺得對不起自己,怎麽激勵孩子去拼搏?殘疾兒童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中。
在不斷調整自己心態的同時,我們應該做的是:
第壹,教育孩子面對現實,正確對待自己的殘疾。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苦難,父母可以給孩子講很多人和事來證明這個道理。讓“命運不公平”的想法見鬼去吧
在學校或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會關心和幫助殘疾兒童,但少數道德觀念差的人會用“瞎了”、“聾了”、“瘸了”等不尊重他們的語言甚至以強淩弱對待他們。要教育孩子適度耐心,同時可以理直氣壯地批評那些個體:“妳這樣做道德嗎?”“妳真的有能力欺負殘疾人嗎?”
第二,盡可能給孩子提供學習機會。只要有可能上學,就要克服壹切困難讓孩子上學。最好是去殘疾兒童學校;在沒有殘疾兒童學校的地方,他們可以在普通班學習。如果不能上學,也要用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這對壹個孩子的壹生非常重要。
每個殘疾孩子的情況都是不壹樣的,有的可能有壹些特長,有的雖然沒有特長,但可能有相對優勢。家長要給孩子盡早學習壹門技能的機會,這是孩子未來生活的依靠。
第三,認真關愛殘疾兒童是必要的,但要適度,努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要收集大量殘疾人的成功案例,講給孩子聽,或者讓他們自己學習。盡量減少孩子的依賴。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特別是在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要具體分析,耐心引導,幫助孩子選擇堅強。千萬不要過分憐憫和戒備,降低孩子的鬥誌。
第四,給孩子壹個成功的機會。對殘疾兒童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完全不問,順其自然就不利了。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取得小的成功,給孩子及時的鼓勵,讓孩子覺得“我能行”。久而久之,他們會獲得壹種精神——不斷追求成功。
五、支持孩子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特別是有較多殘疾孩子的。這樣做不僅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這將使他們學會溝通和參與,增加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有些父母總是把殘疾孩子置於自己的過度保護之下,這是不好的。殘疾兒童也需要“飛”,需要交流,需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