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引入集體用餐

引入集體用餐

南京優滿意告訴妳:

集體用餐的定義

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表明,大型工業企業、商業機構、政府機關和其他協會的工作人員餐飲,大學、中小學的學生餐,交通運輸、寫字樓、會展餐飲和社會送餐等已成為餐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市場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的顧客消費不是以門店為主,而是以團體為主,餐飲企業也批量制作和銷售食品,通過招標、比較、談判等方式獲得餐飲特許經營權。企業處於事實上的壟斷地位,容易形成規模化經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團餐或團餐,簡稱團餐。?[1]?

作為餐飲市場炙手可熱的金元寶,大型企業和政府機關的食堂外包已經開始引起業界的關註。與此同時,當前團餐行業行政幹預強、缺乏完善的市場遊戲規則等弊端也日漸浮出水面。

業內專家指出,中國的團餐市場存在巨大的機會。只有完善交易規則,嚴格準入制度,合理監管競價,才能促進團餐真正的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

發展階段

回顧我國團餐的歷程,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階段:

1和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所有具備條件的機關、團體和企業都以“大食堂”的形式為員工提供午餐。做法是安排幾十個全民所有制的職工主持食堂工作。廚房設備簡單老化,就餐場所裝修差,廚師無專業培訓,清潔程度低,菜品以同鍋為主,菜單變化小,不註重營養成分。

2.上世紀80-90年代,除了延續社會“飯堂”模式外,從家裏帶飯的現象壹度盛行,相當壹部分人從家裏帶飯到工作單位。有的單位還專門配備了熱飯的簡易設備,指派專人為有飯的員工提供加熱服務。90年代初,壹些餐飲企業擴大外賣業務,專門從事送餐的公司應運而生。惡劣的衛生條件和低價盒飯在大城市很受歡迎。與此同時,各大企業、公司把原來解決員工就餐問題的隱性補充、顯性補充變成了直接支付。雖然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員工就餐難的問題,但就餐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3.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大量商業寫字樓的興起和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團餐的引入,中國團餐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團餐不僅不再是困擾管理者和員工的問題,更是提高商業寫字樓租售比的重要手段,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註。

4.90年代末,隨著企業餐改、高校團餐改、機關事業單位團餐改的提出,團餐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成為主旋律,專業團餐公司應運而生,團餐市場初具規模。

5.21世紀,團膳在中國的發展出乎意料。其發展的突破口是獨資公司和合資公司的團膳示範效應,其次是上市公司和中資公司的團膳社會化。隨著企業、機關、團體、大學、中學、小學“三化”團餐,我國團餐行業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2011 3月30日,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中國烹飪協會快餐專業委員會、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廣東省食品協會共同承辦的2011中國團餐大會在廣州舉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