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珠三角九城市形成了梯度明顯的創新要素集聚能力格局。
2017年珠三角九市依次為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門、肇慶。根據自然間斷分類方法,珠江三角洲的九個城市可分為三個等級。壹級是深圳和廣州,創新要素集聚能力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887和1344。第二層次是佛山和東莞,創新要素集聚能力綜合指數分別達到430和383。第三層次是珠海、中山、惠州、江門和肇慶,創新要素集聚能力綜合指數分別達到277、276、265、438+02、207和65、438+000。
其中,深圳集聚創新要素的能力首屈壹指,深圳在綜合能力、要素集中度、平臺集中度、機制集中度四個方面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1,廣州緊隨其後(詳見表1)。
2因素集聚能力
要素集聚能力排序為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珠海、肇慶,要素集聚能力分別為1510、965、344、217、208、189、138。指標中,除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外,深圳引進博士數量、社會R&D投資總額、創業投資基金數量、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在珠三角九市均排名1。這四項指標差距明顯,尤其是深圳、廣州、珠海的創投基金數量遠高於其他城市,分別約為肇慶的2263倍、325倍、273倍。
3平臺集聚能力
平臺集聚能力為深圳、廣州、佛山、珠海、東莞、江門、中山、惠州、肇慶,平臺集聚能力指數分別為22,365,438+0,65,438+0028,398,24,65,438+0,24,65,438+0,207,65,438+08。指標中,除省級以上創新平臺數量外,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重點學科獲資助金額、國家高新區綜合實力排名、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在珠三角九市均排名1。珠三角九市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重點學科資助金額、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數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深圳分別是肇慶的39倍、28倍和12倍左右。
4機構集聚能力
機制集聚能力為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門、肇慶,機制集聚能力指數分別為10581、3485、1383、1241、1638。指標中,除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和高校向企業轉移的技術成果數量外,深圳的財政科技支出、技術合同成交額、新IPO募資額均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1。珠三角九市差異明顯,如技術合同成交額、IPO新募資金額高、財政科技支出等。深圳分別是肇慶的1.735倍、1.36倍、60倍左右。
總之,珠三角九市形成了創新要素梯度明顯的格局,壹級是深圳、廣州,二級是佛山、東莞,三級是珠海、中山、惠州、江門、肇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