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歷史悠久。6000多年前,它的祖先就在這裏生活和工作。原始社會末期,堯稱彭祖為大國,徐州始稱彭城。
春秋戰國時期,彭城屬宋,後屬楚。秦統壹後,設彭城縣。
楚漢時期,西楚霸王是彭城。西漢時設彭城郡,東漢時設彭城州和杜鵬程。
三國時期,曹操將徐州刺史遷至彭城,從壹開始就叫徐州。
魏晉南北朝各代都設彭城國或徐州,多在彭城。
隋朝建立徐州,後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縣名多次互換,中後期徐州為我省駐地。
五代時,各朝有徐州,治彭城,領7郡。
宋元兩朝均設徐州,隸屬和管轄頻繁變動。
明初,徐州曾是直隸首府,後來隸屬南京。
清初,徐州先後為直隸州,分屬江南省和江蘇省。雍正末升為徐州府,轄1州7縣。
民國初廢府,徐州隸屬郭通山郡。後來設徐海道,統轄銅山(徐州)。
日偽戰爭時期,徐州位於銅山縣,曾是偽淮海省省會。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仍設立徐州,隸屬江蘇省。
建國後保留徐州,最初為山東省轄市,後調回江蘇省。同時在徐州設立徐州特區,管轄11個縣市。此後,徐州市與徐州特區並存,不同時期轄區發生變化。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撤徐州地區,下轄六縣劃歸徐州市。徐州現轄5區6縣(市)。
徐州古稱彭城,有著6000年的燦爛文化。堯帝建立了大鵬國。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江蘇最早的城市。於霞治水時,把全國分為九州,徐州是其中之壹。
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漢代的文化遺存非常豐富,其中漢代的墓葬、俑、畫像石並稱為“漢代三絕”。漢代彩繪兵馬俑是繼鹹陽和Xi安兵馬俑之後的第三批重要發現。為開發利用漢文化資源,成立了徐州漢文化研究會,籌備修復了北東山漢墓、龜山漢墓、白芨漢墓、獅子山楚墓、漢兵馬俑博物館、漢畫像石藝術館等壹系列重要文物。
徐州還是南北朝時宋武帝武帝的故鄉?打架?我希望妳是對的?不是嗎?切?⑽牛奶長嗎?下來?叫④巴①施思?當代國畫大師李可染和著名音樂家凱爾都曾在徐州工作或生活過。
徐州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完備,素有五省通衢之稱。它是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京滬和隴海鐵路幹線在此交匯。國內公路四通八達,其中國道5條,省道20條。在建的京滬、霍連高速公路經過徐州。京杭運河穿境而過,沿海有四個內河港口。
徐州位於華北平原東南部。除了中東部的少數丘陵,大部分是平原。丘陵地海拔壹般在00-200m左右,丘陵面積占全市的9.4%。丘陵和山脈分為兩組。壹組分布在市中心,山高低不壹。賈汪區中部的大東山是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壹組位於市區東部,最高點為新沂市北部的馬嶺山,海拔122.9米。平原總體地勢從西北向東南遞減,平均坡度為1/7000-1/8000。平原約占陸地總面積的90%,海拔壹般在30-50米之間。
徐州市位於古淮河支流伊、蜀、泗下遊,以黃河故道為分水嶺,北有伊、蜀、泗,南有綏、安。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沼澤和水庫遍布全國。廢棄的黃河斜穿東西,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東有沂水、舒舒水域和羅馬湖,西有夏星、大沙河和微山湖。
有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84座,總庫容3365.438億立方米,橋、涵、渠、閘等水利設施眾多,初步形成了具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等多功能的水網體系。
徐州市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東西狹長,不同程度受海洋影響。東部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西部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受東南季風影響較大。年日照時數2284-2495小時,日照率52%-57%,年氣溫65438±04℃,年無霜期200-220天,年降水量800-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氣候資源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風、霜、凍、雹。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並舉。四季中,春秋短,冬夏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潮頻繁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