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是離不開壹點點自我堅持的。妳不能想別人說的,也不能做別人說的,所以妳失去了獨立的人格。
比如同壹件事,妳覺得妳做了就好,別人卻覺得太復雜,復雜什麽的。如果讓妳按照他的方式去做,妳會覺得太簡單化,不註重細節,不完美等等。
“心理平衡”這個詞可謂是中國人獨創的心理學術語。在西方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的詞匯中,沒有心理平衡這個術語。其實“心理平衡”就是人用升華、幽默、外化、合理化來調節自己對某件事得失的認識。中國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這個詞來形容這種心理調整過程,大概可以歸結為我們思維中陰陽對立、吉兇轉化的“文化基因”。幾千年來,中國人在看待個人得失時,深受老莊道家思想的影響,所以非常註重內心的平衡。所以,中國人用“心理平衡”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心理調節,不是偶然的,也是非常恰當的。
心理學,人的思維和內心活動。心理平衡:內心世界的和諧狀態。人的心理平衡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聯合國衛生組織曾經說過,心理健康是21世紀人類最嚴重的問題。《黃帝內經》說:“百病皆由氣生,怒則氣生,喜則氣郁,悲則氣消,恐則氣郁,寒則氣竭,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郁。”所以,首先要治“心”。現代醫學還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都與心理抑郁有關。緊張、憤怒、敵對等負面情緒容易破壞人體免疫系統,易患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
思維活動就是在大腦中思考,思考會讓大腦分泌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β-內啡肽等。如果人生氣、緊張,大腦會分泌去甲腎上腺素,這是壹種有毒的激素,很容易引發疾病。如果妳積極思考,感到舒適,人類的大腦就會分泌有益的荷爾蒙來強身健體。據知,有20多種有益的荷爾蒙能使人快樂。最強的有益激素是β-內啡肽,其快感效果是嗎啡的5-6倍。大腦能否分泌出這樣壹種令人愉悅的物質,意味著:心地善良,行善積德——產生有益的荷爾蒙;貪婪沈溺於做壞事——產生有毒的荷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