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如何避開職業咨詢中的那些“坑”?

如何避開職業咨詢中的那些“坑”?

作為壹個職業規劃師,與來訪者溝通,幫助他們發現目前的問題,幫助他們梳理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是職業規劃師的職責。但在實際的咨詢過程中,由於來訪者口頭表達能力的限制,以及職業規劃師自身分析整理能力的欠缺,有時我們會在咨詢時自覺不自覺地“掉進坑裏”,下面就來談談如何避免職業咨詢中的那些“坑”。

首先,到處都是錘子,個人喜好要區分。查理·孟格有壹句名言:手裏拿著錘子,壹切看起來都像釘子。新手咨詢師在熟悉了某項咨詢技術或理論後,手裏往往會有壹把“錘子”。他看到來訪者時,不由自主地認為對方是釘子,打算把它楔進去,卻不知道對方可能是“膨脹螺絲”...比如,某個熟悉舒博職業發展理論和彩虹圖的人,堅信對方應該“在某個時間段做點什麽”,反復強調自己老了要安定下來找個伴侶,卻不知道對方是個“膨脹螺絲”。

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咨詢師需要保持壹種寬容和開放的心態。在咨詢前和咨詢過程中,他有意識地采取各種方法和角度幫助來訪者,盡量讓來訪者自己下結論,而不是釘釘子。

其次,咨詢錯過了重點,要註意觀察。咨詢時,新手咨詢師,甚至壹些有經驗的咨詢師,可能會因為對來訪者的行業、特點或背景不太了解或不夠重視,而忽略咨詢過程中涉及的話題,以為是無關緊要的問題或來訪者自己沒有表達清楚,而實際上是來訪者的壹些關鍵問題。比如職場美女小茹,因為想解決兩地分居的問題,從帝都辭職回到了愛人所在的二線城市。在求職過程中並不順利。如果心理咨詢師忽略了她已婚未育女性的身份,沒有關註她在表達苦惱時所強調的問題,很容易簡單地把它當成適應問題或者定位問題,鼓勵來訪者正確認識自己,簡單地要求他們降低要求等等。這樣,更好地從平衡的角度引導來訪者關註家庭因素,讓來訪者認識到家庭維度對職業平衡的重要性,讓他們更容易了解自己的“初心”。

最後,方法目標不靈活,不堪重負。咨詢師容易陷入的另壹個“坑”是,自己咨詢的方向和目標過於死板。來訪者解決了壹個焦點問題後,往往容易出現另壹個問題。這時候重點變了,協商的目標也要跟著變。不要“探視的時候說頭疼,我不管妳現在喊腳痛”。輔導員要保持靈活的態度,做好心理準備,隨機應變。比如大學生晚上求職,壹開始不能明確定位問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能做什麽。心理咨詢師引導她探索自我,了解自己此刻的真實需求。當她知道了自己的荷蘭碼,知道了自己目前的需求,發現自己的專業、性格特點和父母對公務員的要求毫無關系時,如何和父母溝通就成了新的問題。顧問應該靈活地將他們的咨詢目標自然地轉移到解決這個問題上。

說了這麽多,心理咨詢師在職業生涯輔導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坑”,就是提醒職業規劃者,在輔導的過程中,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幫助更多的人成長。有時候,我們小心翼翼地避開“坑”,慢慢地往前走,比大步往前走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