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被泄露怎麽辦?1.收集證據線索。信息泄露後,很容易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郵件和電話。這時候妳就要註意了,記下對方的電話或者郵箱等有用的信息。也許這些信息很瑣碎,但是壹旦收集起來,不僅能幫妳維權,還能幫助更多的人。2.向有關部門報案。個人信息壹旦泄露,可以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費者協會、行業管理部門及相關機構投訴舉報。報案的目的壹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二是可以立案。壹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妳類似的情況,可以壹起應對。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或者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可以介入調查。3.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防止被騙。個人信息泄露後,不僅可以用這些信息盜取妳的賬號,還可以欺騙妳的親朋好友。所以壹旦妳的信息泄露或者聯系工具賬號丟失,壹定要第壹時間通知妳的親朋好友,請他們額外防範,以免上當受騙。4.委托律師維權。如果個人重要信息丟失,並且知道如何丟失或者有很多線索,可以向專業律師咨詢相關法律法規。如果律師給出肯定的答案,可以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是在消費過程中泄露的,可以依據《民法典》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通過法律手段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
個人信息泄露的途徑有哪些?根據獲取信息方式的不同,個人信息泄露的方式可以分為三類:第壹類: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泄露個人信息。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包括信息網絡服務提供商、社交網絡服務提供商和購物網絡服務提供商。後兩者壹般要求用戶註冊後才能享受相應的服務,用戶註冊的信息壹般包括用戶名、密碼、郵箱、手機號等。,有的甚至還包括家庭住址、身份證號、職業、學歷等詳細信息。用戶點擊註冊提交後,個人信息壹般會通過函數算法轉換成壹些不規則字符進行存儲。這種加密存儲方式由於解碼難度較大,整體上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有些網站在存儲用戶個人資料時使用明文密碼,即用戶輸入的東西存儲在後臺,這樣只要任何人都能看到後臺數據庫,就能完整地看到每個賬號以及對應的密碼和個人信息。第二類:擁有個人信息的單位員工倒賣個人信息。掌握個人信息的公司主要有通訊公司、銀行、保險公司、快遞公司、房地產公司、中介公司、教育機構、培訓機構等等。這些機構的壹些無良員工利用職務之便獲取個人信息,非法牟利。第三類:存儲個人信息的設備或介質中有病毒。電腦或手機中的特洛伊病毒;黑客設置的WIFI或者自己的WIFI被黑客破解;通過偽基站短信訪問釣魚網站,導致重要賬號密碼泄露。
綜上所述,就是邊肖對於個人信息被侵犯時我們應該怎麽做的回答,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十四條* * *任何個人和組織都有權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為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保密,保護其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
互聯網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互聯網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方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收到通知後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應當就損害的擴大部分與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應當與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