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重點介紹壹些買房的基礎知識,讓妳買房子的時候明明白白。
房屋的使用率
房屋使用率又稱入住率,是指每戶可支配面積(即套內建築面積)與建築面積(即銷售面積)的比值。
壹般來說,住房率壹般在78%~80%。我見過98%的住宅,100%的獨棟別墅,低的時候72%~73%。要註意的是,有時候,四五十年的產權房入住率很低,甚至低至55%。有些小區,不同樓的入住率不壹樣,但同壹棟樓的入住率是壹樣的。
判斷得房率有兩個重要因素:壹是樓道面積,二是電梯間面積。
這兩個面積大的時候,說白了就是妳能支配的內部面積小。這裏要提到壹個影響得房率的重要因素——房子的公攤面積。房子公攤面積小,房屋獲得率就高。
房屋分攤面積主要包括兩部分:壹是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大廳、過道等建築面積。在功能上為整個建築服務的公共設施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二、各單元與建築空間及外墻(含山墻)之間的隔墻水平投影面積為50%。但也有壹些不計入公共建築面積的公共空間,如地下室、車棚等,可以作為人防工程的獨立使用空間或地下室出租和出售。
住房購買率
指每戶可支配面積(即套內建築面積)與建築面積(即銷售面積)之比。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銷售面積(也叫套內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共用公共建築面積(俗稱“分攤面積”)。得房率=(建築面積-公攤面積)/銷售面積。得房率是買房的壹個重要指標。計算住房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築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買不起;太高了,不方便。因為住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越小,居民會感到壓抑。壹般來說,80%左右的得房率比較合適。公共部分寬敞寬敞,分攤面積不會太多,比較實惠。
如何知道房屋獲得率
方法1:咨詢置業顧問。
方法二:在售樓處的控價通知單中找到套內面積和建築面積,計算:房費=套內面積/建築面積。
方法三:通過預售證號(期房)或產權證號(現房)在住建委網站上查詢項目的套內面積和建築面積,計算:房屋獲取率=套內面積/建築面積。
註:同壹棟樓雖然價格不同,但得房率基本相同。
壹般多層的得房率是88%,高層是72%,寫字樓是55%。得房率和公攤面積有直接關系,離不開小區的相關配套。如果得房率過高,相對公共部分的面積會少壹些,可能會影響樓梯的寬度、大堂的舒適度、電梯的數量等。,所以壹個樓盤的得房率也需要壹個度。並不是房價越高越好。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2-20,現行相關購房政策應以實際情況為準。)
搜狐焦點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