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人口:
到2016年,常住人口約93萬。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壯族、蒙古族、朝鮮、瑤族、土家族、苗族、藏族、侗族等15個少數民族。
第二,經濟:
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630億元,是2010年的2.7倍,年均增長16.1%;公共預算收入58億元,年均增長2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6億元,五年累計2700億元,年均增長29.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億元,年均增長14.6%。
擴展數據:
寶坻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裏居住、繁衍和生活。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此地歸屬頻繁變更,直至金大定年間(公元65438+70年代)建縣。
夏商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行省與河北合並,劃歸冀州。秦(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6年)分四十六郡,仍稱漁陽。三國時期(220-265),此地是曹魏的地盤。隋朝時(581-618),此地屬冀州金郡。唐初(618-907)“高祖改郡為州”。
西漢時設立永奴郡。唐天寶元年(742),改稱武清縣。遼會同元年(938),合武清、魯、三河等郡,設香河縣。金大定十二年(1172),建立香河縣,根據《詩經》中“美如北京”的意思,將其命名為寶坻縣。成安三年(1198)升為潁州,太和四年(1204)廢為郡。
新中國成立前夕,從1949年8月,寶坻縣屬河北省天津地區,1958年6月,改為河北省唐山地區。同年6月11960與香河縣合並,仍稱寶坻縣。
1999,寶坻縣轄9鎮26鄉:城關鎮、大口屯鎮、林亭口鎮、大白莊鎮、王蔔莊鎮、方家莊鎮、八門鎮、大中莊鎮、新安鎮、城關鎮、石橋鄉、霍各莊鄉、三岔口鄉、高家莊鄉、趙各莊鄉等。
2000年,寶坻縣轄19個鎮,16個鄉。
2001,寶坻縣鄉鎮區劃調整。2001年底,寶坻縣被劃分為區,轄19個鎮和3個鄉:城關鎮、大口屯鎮、林亭口鎮、大白莊鎮、王蔔莊鎮、方家莊鎮、八門鎮、大中莊鎮、新安鎮、霍各莊鎮、高家莊鎮、新開口鎮、大塘鎮等。
2004年初,寶坻區轄19個鎮和3個鄉:城關鎮、馬家店鎮、大口屯鎮、新開口鎮、大白莊鎮、郝各莊鎮、牛道口鎮、大中莊鎮、新安鎮、王蔔莊鎮、方家莊鎮、口東鎮、高家莊鎮、霍各莊鎮、八門鎮、莊琳鎮。
2012,寶坻轄3個街道21鎮:海濱街道、保平街道、裕華街道;大口屯鎮、大白莊鎮、王蔔莊鎮、方家莊鎮、林亭口鎮、八門鎮、大中莊鎮、新安鎮、馬家店鎮、霍各莊鎮、新開口鎮、大塘鎮、高家莊鎮、口東鎮、牛道口鎮、石各莊鎮、郝各莊鎮、周良鎮、牛家牌鎮、二王莊鎮、黃莊鎮。
2013 12.26高家莊鎮改為趙霞街,馬家店鎮改為朝陽街,口東鎮改為口東街,大白莊鎮改為大白街,周良鎮改為周良街。
至此,寶坻轄8個街道,16個鎮:海濱街道、保平街道、裕華街道、潮陽街道、趙霞街道、周良街道、大白街道、口東街;大口屯鎮、王蔔莊鎮、方家莊鎮、林亭口鎮、八門鎮、大中莊鎮、新安鎮、霍各莊鎮、新開口鎮、大塘鎮、牛道口鎮、石各莊鎮、郝各莊鎮、牛家牌鎮、二王莊鎮、黃莊鎮。
參考資料:
寶坻區人民政府概況-寶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