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工商資訊咨詢 - 小學生團體心理咨詢案例分析

小學生團體心理咨詢案例分析

壹、基本信息

王曼,男,8歲,小學二年級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差,性情古怪,難以與同學相處。

1,衛生習慣差,手和臉總是很臟;

2,人際關系不好,總是欺負周圍的同學,總是以強勢的形象出現,無緣無故的扇同學耳光或者踢同學,或者咬人。

3,組織紀律性差,上課有話要說的時候,沒有專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二、原因分析:

1該生自小隨爺爺在老家生活,很少見到父母,對父母缺乏依戀。爺爺聽他的話,想盡辦法滿足他,漸漸形成了野蠻任性的性格。(小時候環境生活的影響)

2.後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要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從壹個小霸王變成了小霸王,從壹個弱者變成了壹個大“王”,這讓老師極為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二、原因分析:

由於該生從小過於溺愛和縱容,父母怕他吃虧,使他在家裏和同伴中漸漸變得像個“小皇帝”。別人說不準碰他,他卻囂張跋扈,老是打人。這個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沒有意識到他來學校是為了學習知識和文化,他也沒指望遵守紀律。對待這種孩子,批評教育壹下子解決不了問題,解鈴還需系鈴人。它來源於家庭的疾病,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第三,綜合分析診斷

這個孩子目前需要解決三個主要問題: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系;

3.學習適應性。

為什麽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兒童的成長經驗,攻擊行為主要是經驗獲得的結果。人的行為具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是因為它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攻擊性行為”的初始形式是“被打”,他打孩子是角色轉換,但他打孩子後沒有“懲罰”,再次證明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和“弱者打人”的經歷使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打人行為,也使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所以觀念上形成了這樣壹種推理:“弱者”被別的孩子欺負,“強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和武力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壹個強者”的強烈暗示下,經常會給外界壹個警告,以顯示自己的強勢姿態。

當行為重復時,就會成為壹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壹。就目前的情況和年齡階段來說,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因此,及時幹預是可以糾正的。否則,隨著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發率的增加會使其更難改變和演變為人格特征。

2.人際溝通問題:

這個孩子的人際關系問題和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的行為可能會讓他少受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註意。這些行為也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壞形象”:動不了,不會說話,脾氣大,愛打人,甚至有些行為暗示“我想和妳玩玩”,但“打”的方式並不被認可和接受。

3.學習適應性:

現在的學生在學習上沒有太大的進步,這是發展過程中不適應的表現。這不僅影響行為和人際協調,也影響學習態度和方法。

目前學生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情緒,對學習給予相應的重視,提高上課效率,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壹個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的建議和引導,兩者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四,進行訪談和引導

1,問壹下基本情況。

2.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在校表現,說明他想教育兒子的心靈。

3.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討他們的心理矛盾和思想願望;

5註重讓孩子表達“他們所想的,他們想做的,他們的感受”。第壹個目的是讓孩子發泄;二是讓家長學習和練習與孩子的交流;第三,可以指導家長如何做得更好,做好教育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上最受歡迎的同學,讓他知道如何和同學相處,做壹個受歡迎的人。

7.指出繼續努力的方向:繼續自我監控和控制。

8.設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動詞 (verb的縮寫)咨詢效果評估

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改善了攻擊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提高了學習適應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