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有人知道“南水北調工程”經過河北滄州嗎?急!
分析:
東線方案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起於長江三江營,主線經江蘇省揚州市、淮陰市、宿遷市、徐州市,經南四湖進入山東省。山東段起自南四湖經濟寧,穿越黃河工程,穿越臨清西側至德州,再出河北。在河北,只經過滄州市,“水”分三路,其中兩路流入北大窪儲存,壹路到東線終點天津。
早在50年代末,蘇魯、山東兩省就開始研究東線方案。事實上,蘇北地區的北水北調工程從1961開始建設,歷時35年,規模已經相當大了。南水北調工程是江蘇省為解決蘇北地區農業灌溉和防洪抗旱而修建的小流域水利工程。長江水從長江三江營沿歷史上淮河奪河入海的古泄洪渠流入大運河。經江都站、淮安站等9個梯級泵站上行,送至江蘇、山東交界處的微山湖。對於江蘇來說,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意味著工程規模和抽水能力的擴大。
整個東線方案的關鍵是山東省東平、東阿兩縣的斜山、巍山之間的穿黃工程。這就需要在黃河河底巨大的基巖上挖壹條總長584米的倒虹吸隧道。經過多年的地質勘探,黃河穿越試驗隧道開挖成功,這是高2.6米、寬2.9米的黃河穿越隧道的標誌。解決了東線調水工程的關鍵技術問題。
總的來說,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利用原有的京杭大運河,在江蘇引江水工程的基礎上,把水逐級抽上來向北流,通過黃河送到天津。主要解決江蘇、山東、河北、天津等省市的缺水問題。其優點是,以治淮治海工程為基礎,充分利用現有水利工程,可發揮抗旱、泄洪、發電、灌溉、航運等綜合效益,投資強度低,便於分期實施。據專家介紹,東線更敏感的問題是調水受到區域水質汙染後的工程管理和多級泵站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