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的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的標誌性產品。五常水稻種植面積占全省的十分之壹,哈爾濱的四分之壹,被譽為張廣采菱旗下的“水稻王國”。
五常大米受產區獨特的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幹物質積累較多,直鏈澱粉含量適中,支鏈澱粉含量較高。由於水稻成熟產區晝夜溫差大,水稻中積累的可溶性雙鏈糖較多,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五常大米顆粒飽滿,質地堅硬,色澤無邪透明;米粒又亮又香。
五常大米的歷史
五常水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初(7世紀中葉)的渤海國,農民在五常種植水稻。
乾隆十年(1745),清政府指派1000家旗人在武昌拉林地區定居戍邊。清道光十五年(1835),吉林將軍府軍招募部分朝鮮人在五常壹帶種植水稻,收割的水稻經石磨制成米,取名貢米,專門送到京城供皇室享用。
鹹豐四年(1854),清政府在當地設立“仁、義、禮、智、誠”五個賈社。以“三綱五常”中“仁、義、禮、智、信”之名,稱此地為五常,後又派旗官引五常,設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