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權激勵怎麽操作?要從不同發展階段來看。在早期創業的時候,公司要對股權激勵有壹個整體的規劃。由於公司人數少,工作狀態比較清晰,激勵對象的選擇以及授予數量可以按照激勵對象的重要性及貢獻程度來決定。
等公司到了成長期或中後期,則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計算激勵的數量以及行權成本。常見的方法是按“職級體系”分權重計算。根據職級的登記,同時考量崗位重要性和在職時長,最終給出授予數量。當然這僅僅是壹個依據,更多其實還是要考慮到公司是否有上市計劃。
從激勵工具的選擇上來看,未上市企業壹般都會選擇期權,這是因為股票期權在實際操作中是最靈活的,少部分公司會同時授予期權和限制性股票。企業上市後期權和限制性股票有逐漸替代和轉化的過程,股票期權越來越少,限制性股票占比越來越高。
股權激勵機制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量體裁衣,並與後續企業選擇的上市路徑相配合,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股權激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