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果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舉世聞名的太極就是這壹思想的直接產物,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的防震方法堪稱“建築太極傳”。
其實中國古代有很多地震的記錄,而且古代戰爭非常頻繁,所以建築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損失和傷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得到了很多關於建築的經驗。
與西方的磚石結構不同,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在抵抗地震沖擊時采用了這種思維。通過各種巧妙的措施,它的目標是以最小的代價把強大的自然破壞力降到最低。中國的許多古建築都成功地經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驗。
比如中國古建築抗震的另壹個重兵——鬥拱,在地震時起到了像汽車減震器壹樣的變形耗能作用。歷史上很多帶高蹺的建築都可以抵抗強震,各種水平構件連接的高蹺可以形成壹個整體性很強的“剛性板”,按照“能者多勞”的原則將地震力傳遞給具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個結構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