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 ě fěn gǔ
解讀:身體粉碎。犧牲生命。
來源:1。唐·蔣芳《霍小玉傳》:“我壹生自告奮勇,今日得之,誓不罷休。”
2.唐嫣真卿《鳳儀太守謝上表》:“誓為斷骨,少付。”
3.《晉史烈梁璧傳》:“竊命於民,已為民所知。沒有人超過我。我雖粉身碎骨,卻無意舉報。”
例:明《淩濛初初刻驚》卷二十:“蘭孫道:‘相公夫婦為投胎父母。雖然他們被粉碎了,卻沒有任何回報。" "
相關:斷骨和斷骨是壹個意思。“碎成碎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指全身被壓死。比如《太子變道者》:“我會想福報,造惡因。斷骨(分)會不夠。”後來其比喻改為“砸碎”,犧牲了生命,這是成語使用過程中為了特定需要而調整成語組合語素順序的結果,成語的意義基本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