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經》
拼音名稱Jiànɡ
別名鹿腸(本經)、鹿頭、馬草、白澤(別錄)、鹿醬(藥性論)、酸益(日華子本草)、苦菜、苦果(綱目)、野苦菜(植物名稱與事實考證)、苦菜。
來源為黃花敗醬、黃花敗醬或其相關植物。壹般夏季采收,整株拔起,去除泥沙曬幹。
原來形狀
①白花敗醬,又名胭脂麻。
多年生草本,高50 ~ 100厘米。躺著或斜躺著的根莖有壹種特殊的氣味,如腐醬。莖直立,倒生白色粗毛,上部稍有分枝。葉對生;葉片卵圓形,長3 ~ 10厘米,寬1.5 ~ 5厘米,邊緣有粗鋸齒或3裂具小基裂片,兩側有粗毛,先端尖,基部窄;下部葉有翅柄,上部葉近無柄。聚傘花序多分枝,有傘房狀的圓錐花序;花冠5裂,白色,筒部短和無距;雄蕊4;子房下位,3室,柱頭頭狀。果實倒卵形,長約2毫米,背面有小芽做成的圓翅,長、寬約5毫米。九月開花。
生長在山坡,草地和路旁。分布在全國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