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察是:大部分大媽去參加是為了對群體有歸屬感。仔細看著他們,我不在乎舞步,也不在乎別人的評價。而且大媽們壹般不會因為別的隊伍跳得更好而“跳槽”,而是更喜歡和壹些老姐妹混在壹起,哪怕大家跳得像帶電的青蛙壹樣滑稽。
其實也有類似的現象:很多證券公司在交易日的壹天裏,總是擠滿了很多老年人。他們看似在看股票,評論行情,其實只是想有個群方便交流。
因為人老了,很多思想跟不上時代了。此外,退休後,很多老同事、老朋友也逐漸分手,家裏孩子的親戚也不壹定能合拍聽對方說話。
而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曾經長期過著集體生活,以單位作為個人身份的象征。壹旦失去了“集體”的標簽,結果就是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麽。
廣場舞和證券公司,還有“相親角”、“合唱團”、“夕陽紅旅行團”這些成本低卻能獲得群體歸屬感的活動,正好幫助他們填補了這部分空虛和孤獨。
大部分外國大媽不需要這種歸屬感,因為她們過去長期的生活環境早就讓她們解決了這個問題。